【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永和縣脫貧攻堅水之戰(zhàn)紀實

2020-12-29 09:13:38 來源:臨汾新聞網   瀏覽次數(shù):

  臨汾新聞網訊 天剛蒙蒙亮,一聲聲木門吱扭聲、毛驢嘶吼聲、水桶碰撞聲,便打破了山村的寧靜。村民們或挑起擔子、或牽著毛驢,沿著蜿蜒的山路,到深山溝里去挑水……

  隨著脫貧攻堅戰(zhàn)役的全面告捷,永和縣這道曾經的“風景”,已逐漸成為當?shù)厝说挠洃洝?/p>

  5年時間里,國家、省、市、縣累計投入9297.9萬元,建成243處農村供水工程,為255個自然村送來福祉。

  如今,家家戶戶的庭院里豎起了水龍頭,輕輕一擰,清洌洌的山泉水就嘩嘩流出。

  笑容在交口鄉(xiāng)樂成村王林生老漢臉上綻放:“感謝黨和政府,我們再也不用下溝挑水了?!?/p>

  想水盼水,流不盡的辛酸淚

  永和境內,山巒起伏、梁峁層疊,大小2500多條溝壑縱橫交錯,這里十年九旱,水資源極度匱乏。

  在這片土地上,水比油還金貴:洗臉的水、刷鍋的水舍不得倒,還要喂牲口;家里來了客人,寧肯給個饃,舍不得倒碗水;許多人一輩子洗不上一個熱水澡;下到河溝里洗衣服還得帶干糧,洗完曬干才回家……

  交口鄉(xiāng)包村干部馮林虎說:“多少年來,我們永和人睜眼第一件事,就是到山溝里挑水?!?/p>

  閣底鄉(xiāng)雨林村的老人劉久宏說:“挑水的小路,我走了大半輩子?!?/p>

  “那些年老百姓吃水難啊,能翻山越嶺挑水都算是有能力的,沒能力的只好夏天接雨水、冬天化雪水。”縣水利局干部馮新連說。

  打石腰鄉(xiāng)辛舍果村委10個自然村,全在3公里以外的深溝里挑水。泊洋村名不副實,水源少、水量小,水源地只能存1米多深的水,把這點兒水舀完又得等兩三個小時。馮家山村的水源地,那股泉水還沒筷子粗,因為爭搶水源村民之間吵嘴打架時有發(fā)生,“生產隊長”只得召集村民開會,今天這道梁的人挑水,明天那道梁的人挑水。由于路窄坡陡,挑水時摔傷、摔殘的屢見不鮮。村民李玉珍在挑水時摔下十多米的深溝,住院一個多月;閣底鄉(xiāng)馬家灣村一個姓霍的小伙子,清早拉驢去馱水,因為坡太陡,驢子犟不肯走,他使勁一拽拉脫了籠頭,人摔到了深溝里,癱了十幾年……

  為了解決吃水難題,永和人曾嘗試著打井。但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換來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除了黑洞還是黑洞。榆林、延安、呂梁等地的打井隊全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水,是永和人靈魂深處的痛,更是他們日思夜想的夢!

  建水引水,丹心耿耿鑄豐碑

  百姓的痛點難點,就是黨委、政府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fā)點。多年來,尤其是脫貧攻堅戰(zhàn)號角吹響后,永和縣委、縣政府在國家、省、市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聚力農村飲水保障,以敢叫日月?lián)Q新天的魄力,啟動了農村飲水工程。

  如果說,百姓吃水難是一部辛酸史,建水引水則是一部奮斗史。

  解決農村飲水,第一道關口就是水源。

  永和缺水,人們賴以生存的水源地,大多是深溝里石縫中滲出的山泉水,距離遠、水量小是普遍現(xiàn)象。

  “找水的難度,不可想象?!笨h水利局局長劉永勝說,翻山越嶺、繞路下溝是常態(tài),有的水源地離得遠,往返一趟要四五個小時;有的好不容易找到水源,一測水量太小。找一處合適的水源要跑三四趟;更多的水源地沒有路,只能在荊棘叢中手腳并用往下爬。

  “汽車到不了,只能騎摩托,走到沒路的地方,再步行?!眲⒂绖俑锌?。

  一條條崎嶇的山路上,劉永勝騎著摩托找水源的畫面成為百姓心中的一道風景。馮新連說,全縣243處水源地,劉局長全部到過現(xiàn)場。

  找水時,劉永勝會隨身攜帶一個550毫升的礦泉水瓶,“一手接水、一手掐表,看多少秒能接滿一瓶水,再算算這個村多少人,就知道水量能不能供得上。”

  找水難,引水更難。全縣除了11處水源地可以自流供給外,絕大多數(shù)需要提水,垂直高度超過四五百米的不在少數(shù),大多長度都超過兩三公里。

  打石腰鄉(xiāng)劉家山村坐落于沿黃一號公路西側的山坡上,水源地則位于公路東側的深溝中,山體坡度達到70°以上。為提高工作效率,施工人員想出了順山坡搭建鐵皮槽的方法,他們在腰上纏起繩子,趴在近乎垂直的山坡上,將鐵皮槽固定在山坡上。沒想到,第一次溜水泥鐵皮槽一下脫落了幾十塊,差點兒砸到溝里的工人。

  打石腰鄉(xiāng)靳家山村的水源地在半山腰,只能在50多米高的懸崖上橫向開槽鋪設管道,水槽是兩名工人倚著絕壁一錘一錘開鑿的。

  樂成村的水源地連羊腸小道都沒有,施工人員想了個絕招:用輪胎把水泥、沙子包裹起來,兩名工人配合著朝山下滾……

  在這片土地上,施工之難普遍存在。輸水管線靠人力一根根搬運上山;每袋水泥僅人工費就需要50元。由于勞動強度大、工程難度大,兩個月時間里換了4撥工人。

  這樣的施工條件讓多家施工單位知難而退。2017年,有8家外地工程公司投入飲水工程建設,不到一年全“慫”了。到2018年,僅剩本地一家公司在苦苦支撐。

  “當時,我也不想干了?!庇篮涂h旭東水保園林工程公司負責人張春林回想起建設過程不斷搖頭,“我修過堤壩、建過泵站,沒見過這么難干的活。工程不大,人工、機械都不能少,賠得就不行?!?/p>

  外地的施工隊伍紛紛撤退,本地唯一的施工隊再撒手不干了,老百姓的吃水怎么辦?劉永勝一遍遍找張春林:“好我的哥哩,你可不敢走,幫幫忙,把活兒干完?!?/p>

  土生土長的張春林,深知老百姓吃水的苦處,他說:“不管賠掙吧,把工程干完,讓大家吃上水?!?/p>

  去10月份,按照農村飲水安全四項指標要求,永和縣243處農村供水工程全部完成,解決了125個自然村飲水電力配套設施,打造了百姓滿意的“民心工程”。

  管水護水,鞏固提升盡職守

  許多小山村,住戶散、人口少,絕大部分年輕人都已外出打工,常住人口寥寥無幾,有的村只剩下一兩戶人。

  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永和的農村飲水工程真正實現(xiàn)了“全覆蓋”。為了解決部分水質含氟高的問題,政府還擠出專項資金,給7000多個家庭安裝了凈水器。

  交口鄉(xiāng)北索垣村有7座院子,常住的卻只有兩人,一人養(yǎng)豬、一人養(yǎng)羊,這兩人都吃上了自來水;樂成村現(xiàn)在只有40多口人,在原有水源地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下,水利局又在另一水源新建提水工程,僅垂直高度就超過400米。

  一個個蓄水池建好了,一條條提水管焊成了,但后期管道入戶卻出現(xiàn)了問題:有的村民不讓別人家的入戶管從自家院里過;有的村民覺得這是“公家”的工程,給自家安水管竟然問施工隊要錢……

  “飲水工程是動態(tài)的。三分建、七分管?!眲⒂绖僬f,經過多次研究,縣里拿出一套切合實際、操作性強的辦法,由縣水利局牽頭,鄉(xiāng)鎮(zhèn)、村委配合,把運行管理工作交付到村一級,由縣財政撥付維修配套資金,大的鄉(xiāng)鎮(zhèn)8萬元,小的鄉(xiāng)鎮(zhèn)5萬元;出臺了一系列管理辦法,印制了《飲水安全明白卡》,建起一支水管員隊伍。

  馮永平是打石腰鄉(xiāng)鄭家垣村里的水管員,他說:“縣里給咱辦了這么好的事,我必須當成自家的事兒去管?!?/p>

  東征村的水管員馮云虎自己購置了維修工具,學習了維修技術,一些簡單的問題自己就處理了。

  劉永勝表示,飲水工程移交后,責任明晰、運行穩(wěn)定,政府是主體責任,水利局是監(jiān)管責任,村里則是運營和維護責任,全縣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實現(xiàn)了靜態(tài)清零、動態(tài)保障。

  農村飲水問題解決后,幸福像長了翅膀,在永和的梁峁溝塬中飛翔。有人擰開水龍頭,和清澈的自來水合影;有人熱淚盈眶地給遠方的親人打電話:“不出門就能吃上水了”……

  樂成村村民王虎說:“家里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多數(shù)家庭都買了洗衣機?!?/p>

  官莊村的張根清開心地說:“都是黨的政策好,讓我們山里人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青山無語銘記著黨的恩情,碧水歡騰流淌著百姓的心聲。

  縣委書記高永賢說,農村飲水工程是一項政治任務,也是民心工程,給老百姓解除了危困,帶來了福祉,也錘煉了我們的干部隊伍,融洽了干群關系。

  縣委副書記、縣長范洋平說,永和縣農村飲水工程出乎意料之難,但千難萬難有黨的堅強領導就不難,干群齊心協(xié)力就不難。

  永和,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

  記者 高秀云 柴云祥 霍壯


創(chuàng)建千秋偉業(yè)

  這是一幅蕩氣回腸的恢宏畫卷,這是一首可歌可泣的壯美詩篇,這是一場矢志不渝的艱苦決戰(zhàn)。

  5年時間,投資9000余萬元,建成243處農村供水工程,一條條輸水管道,翻山越嶺通往255個自然村、1.7萬余戶農家庭院。祖祖輩輩盼水、想水,卻始終擺脫不了缺水困擾的5萬余永和農村人,在新時期脫貧攻堅偉大戰(zhàn)役中,徹底告別了“吃水難”。

  255個自然村,243處工程,幾乎一個村一個提水工程,即使有些自然村居住人口只有個位數(shù),他們也沒有落下一戶、一人。

  這樣的引水工程在平川地區(qū)也許不算什么,但對溝壑縱橫,支離破碎,立地條件極其惡劣的永和縣來說,每一個工程都是一場決戰(zhàn),每一個工程都浸透了汗水甚至血水,每一個工程都有一串感人的故事。

  水,是生命之源,飲水工程是實現(xiàn)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目標的重要一環(huán),永和縣委、縣政府乘借東風、搶抓機遇,大打農村飲水解困攻堅戰(zhàn),用堅韌和智慧“降龍伏虎”,改寫了永和人千百年來下溝提水的歷史,為百姓輸送了源源不斷的幸福甘泉。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農村飲水不讓一人掉隊,永和縣做到了。我們?yōu)橛篮腿说膴^斗精神點贊,為這個偉大的時代喝彩!這一千秋偉業(yè)必將載入史冊。(高秀云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