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藺濤--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全國勞動模范獲得者藺濤

2018-05-24 10:38:50 來源:黃河新聞網   瀏覽次數(shù):

  走進藺濤,你便走進了一個儒釋道三教合一融融泄泄的世界。

  走進藺濤,你便走進了一所五彩斑斕的絢麗的藝術殿堂。

  和顏善目,文質彬彬;謙虛低調,氣質儒雅;身負盛名,大智若愚;敏于思而健于行,卻又拙于言表。

  有人說他是生活上的強者,有人說他是事業(yè)中的狂人。

  看似憨厚拙樸,卻是榮譽等身: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勞動模范;

  中國文房四寶制硯藝術大師、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

  中共山西省委聯(lián)系的高級專家、山西省宣傳文化系統(tǒng)四個一批人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被山西省總工會授予“傳統(tǒng)工藝(手藝)大師創(chuàng)新工作室”;

  中國文房四寶協(xié)會副會長、山西省工藝美術協(xié)會副理事長、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xié)會副理事長、山西省傳統(tǒng)工藝保護與發(fā)展協(xié)會副理事長、山西省陶藝家協(xié)會副會長;

  山西省人大代表、運城市政協(xié)委員、新絳縣政協(xié)常委;

  ......

  一路走來,一路艱辛,一路輝煌。

  正是他,幾經歲月磨礪,使我國四大名硯——“絳州澄泥硯”穿越千年風云華光,如浴如洗,圣潔而高貴的矗立于文明的殿堂,寧靜而溫婉。

  “絳州澄泥硯”攜著絳州的古韻、汾河的積淀、歷史的煙云,跨越時空,已經成為享譽海內外的馳名品牌,成為代表河東、代表三晉的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成為代表中國的文化使者。

  中國硯臺行業(yè)第一個“中國馳名商標”;

  獨家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四度蟬聯(lián)中國文房四寶行業(yè)最高獎項——“國之寶”稱號;

  五度榮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世界杰出手工藝品徽章”;四度蟬聯(lián)“中華民族藝術珍品”。

  走進藺濤,你便走進了一種生命哲理的沉思。

  挖掘追尋

  1986年,年僅18歲的藺濤中師畢業(yè),分配到縣城負有名氣的西街小學任教美術課。專業(yè)對口,發(fā)揮所長,頗有“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歸,禹門三汲浪,平地一聲雷”的風采。恰此時,其父藺永茂正躊躇滿懷,埋頭于研制絳州澄泥硯的復蘇工程。父親深感勢單力薄,決定讓藺濤同他聯(lián)手攻關。

  失傳300余年,一無資金,二無資料,三無樣品,復蘇澄泥硯談何容易?藺濤驚詫了!然而,說起復蘇計劃,父親是侃侃而談、娓娓道來。他說自己是書畫家、博物館館長、又是絳州人,國寶復蘇不僅是自己的夙愿,更是一項歷史使命。藺濤為其父的那種自信、豪邁所折服。從此,父子雙雙全力以赴,開始了研制絳州澄泥硯的艱難歷程。

  他們冒著酷暑嚴寒,攀崖下河;摸索燒制工藝,博覽群書,拜師訪友。廣泛涉獵外圍知識,融物理、化學、雕塑、文學、書法、繪畫于一爐。為了采到最佳泥土,跋涉急流險灘,幾次命懸一線;在焙燒中夜以繼日,煙熏火燎,連眉毛也曾被火一燒而光;最可怕的是窯崩,頃刻間磚土飛揚,一切化為烏有。他們堅持著,不敢有絲毫懈怠。

  三千多個日日夜夜,發(fā)憤忘食,鍥而不舍,義無反顧。

  父子倆以“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勇氣,獨守心中的理想與責任。

  一九九一年丹桂飄香的日子,他們試制成功了!盡管當時只存三塊成品,但它卻凝聚著藺氏父子兩代人的汗水與心血。浴火重生,澄泥涅磐,藺氏父子相擁而泣!

  天地大觀澄泥硯,今古無多父子兵。

  2006年8月,藺濤與父親雙雙榮獲“首屆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藺濤成為本屆最年輕的省級工藝美術大師。

  2009年7月18日,首屆中國文房四寶藝術大師頒證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藺濤與父親雙雙榮膺“首屆中國文房四寶制硯藝術大師”。

  執(zhí)著堅持

  絳州澄泥硯,孕于漢,興于唐,盛于宋,明代達到爐火純青,躋身中國四大名硯。自唐代起歷代皆為貢品,在中國硯史上和當代國內國際文化產品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

  新絳縣古屬絳州,地處山西西南部,自北而南縱貫山西的汾河在絳州區(qū)域折向西流,河面漸闊,水流變緩,河泥易于沉淀,其中含有鉀、鐵、銅、鎂、鉛等數(shù)十種元素,河泥得太岳、呂梁兩山之靈氣,孕汾水之豐腴,加工成硯,質堅如石,色彩瑰麗,生津潤墨,叩之若金,深得文人墨客的青睞。惜乎明末清初失傳,乾隆皇帝喜好澄泥硯,特派硯工取泥于絳州,制作于江蘇,均未能如愿。

  制硯技藝,是一個將詩、文、史、書、畫、篆集萃于一身的綜合藝術。只有將文史家的史詩與人物、美術家的設計靈感與工藝師的精到技藝高度融合,知行合一,方能創(chuàng)造出富有生命力的具有收藏價值的藝術珍品。

  為探索制作技藝,藺濤拜能者為師,向顯達學習,到各地取經,他的腳步踏遍了全國所有的硯臺產地。功夫在硯外,作為青年制硯家,他充分吸取陶藝現(xiàn)代雕塑造型的手段和技巧,發(fā)揮文史繪畫、雕塑特長,刀法精湛,盡情表達古老傳統(tǒng)的工藝和時代特色,使每一塊硯都引人入勝,具有攝人魂魄的美感和視覺效應。作為大師,他以古代“官窯”制法做硯,一次次修改硯稿,一次次造型雕刻,為燒出一件好的作品,他經常守在窯爐邊,通宵達旦。不滿意的作品,他親自一個個砸毀,決不讓流入民間......

  一方泥硯,將諸多文化景觀和人文名流孕育在方圓之間。

  一方硯就象一首詩、一支歌、一篇美文,給人以無限遐想。

  絳州澄泥硯形狀各異,有圓形、長方形、龜形、鐘形、海螺形等百余種;大的半米見方,小的形如拳頭;重者十斤以上,輕者僅幾兩;硯體以鱔魚黃、蟹殼青、豆砂綠、玫瑰紫、蝦頭紅、朱砂紅等絢麗色彩;設計理念與主題或取材于地域特色和歷史人物:如桐葉封晉硯、平遙古城硯、舜吟南風硯、精忠報國硯、關公夜讀春秋硯等?;蛞云砀<{祥為內容:如福壽硯、壽比南山硯、子孫萬代硯、云海騰蛟硯、海天浴日硯等等。

  澄泥名硯俏神州。

  家國情懷

  大師之大,大在學術,大在德行,更大在精神。

  而精神之內核,或以“家國情懷”概括最為貼切。

  作為藝術大師 ,藺濤在澄泥硯傳承、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道路上,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從開始帶徒傳藝至今,他教過的徒弟已達數(shù)百人。作為省人大代表,他提出了“非遺技藝進校園”等建議,目前“非遺進課堂”已蔚然成風。他的企業(yè),已是多所院校的實習培訓基地。他把自己的技藝,毫無保留地留給社會,傳授給他的學生,希望他們更好地傳承這份文化遺產。他的一名徒弟已是“山西省陶瓷藝術大師”,三名徒弟成為“市級工藝美術大師”。

  “藝術當歌時代,藝術應該更好地服務于黨,服務于國家,服務于社會?!边@是藺濤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常懷愛民之心、常思興國之道、常念復興之志,正是藺濤作為一名大師家國情懷的生動寫照。

  “奧運硯”、“東方之冠硯”、“和諧硯”、“和平硯”、“精忠報國硯”等等極富時代特色的硯臺,主題鮮明,制作精美。一經問世便得到收藏界的認可,成為“特色禮品”。

  2009年,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他設計制作出“祖國萬歲硯”。

  “荷塘溶月色、丹心系清華”。2011年3月,北京、臺灣兩岸清華百年校慶,兩百方“荷塘月色絳州澄泥硯”分別在北京清華大學、臺灣新竹清華大學隆重展出,小小的硯臺架起了溝通兩岸文化交流的友誼橋梁。

  2011年7月,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他和端硯、歙硯、洮硯等9名國家級大師合作推出“四大名硯--中山硯”。

  2011年7月,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紅色革命圣地“系列絳州澄泥硯包含著藺濤大師對革命先烈的無限緬懷、對共產黨的無限深情,捐贈于革命圣地延安革命紀念館、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遵義會議紀念館等。

  2013年3月,“關帝讀春秋硯”跨越歷史時空、跨越海峽兩岸,凝聚著世界華人的濃濃親情,赴臺參加“關帝圣像赴臺巡游”大型文化交流活動。

  2015年7月,以“同護和平”為主題的22方“抗戰(zhàn)系列絳州澄泥硯”問世,讓人們勿忘歷史、珍愛和平。并以此向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獻禮。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盧溝橋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20余家國家級展館予以珍藏。

  2016年,藺濤設計制作出山西歷史文明“三個一”主題硯,將具有“古中國”標識的歷史遺存元素雕刻于尺寸之間。

  2016年,為響應中央反腐倡廉的指示,藺濤查閱歷史文獻,研究挖掘中國優(yōu)秀廉政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典故,設計出30余方“絳州澄泥硯?廉政教育套硯”作品,它的問世將使全社會及領導干部充分了解和認識優(yōu)秀的廉政文化,從中汲取養(yǎng)分,提振精神,重塑干部新形象,真正實現(xiàn)弊革風清。

  古中國系列、回望血脈源頭系列等絳州澄泥硯作品,藺濤想做的太多太多......

  專注于事業(yè),以達自我圓滿;卻不忘民生之疾苦、國家之興衰,將情懷深凝在對他人的大愛、對國家的擔當上。只有具備了這樣的“大國情懷”,才能真正稱之為“大國之匠”、“大國之師”!

  “人必真有愛國心,然后方可用大事”,愿我們的藝術家都能以精湛技藝承接偉大擔當,以家國情懷托舉振興國家使命。


     

責任編輯: 吉政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 網絡智庫:轉型山西更需“工匠精神”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