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永和的秋天,一派豐碩的景象。梯田里是火紅的高粱,黃澄澄的玉米,山坡上是成片的大紅棗,小燈籠似的蘋果,還有掛滿枝頭的核桃。
永和曾是紅軍東征的主陣地,而今又成為脫貧攻堅的主戰(zhàn)場。山西國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作為省委派駐永和縣的扶貧工作隊,主動承擔幫扶責任,他們把項目在永和落地生根,把優(yōu)秀干部選派到幫扶一線,為當地經濟發(fā)展和攻堅深度貧困注入強勁動力。
把好策落在地兒上
位居黃河岸畔的永和,居萬山之中,滿目崎嶇。自古以來,靠天吃飯,十年九旱的狀況,使永和時至今日,仍然背負著深度貧困縣的帽子。
縣域經濟如何提升?產業(yè)怎樣發(fā)展?老百姓怎么走出貧困?縣貧民窮,脫貧攻堅迫在眉睫,猶如饑渴的人急需找到水源。
2018年5月,山西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一縣一策”集中攻堅深度貧困的意見》,為永和縣量身定制“支持發(fā)展天然氣產業(yè),鼓勵駐地企業(yè)在當地注冊獨立法人公司,將產值和稅收留在當地”的專享政策。
企業(yè)資源要向深度貧困縣聚焦,山西國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把子公司設在永和,增值稅、企業(yè)所得稅、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印花稅、個人所得稅和土地使用稅可為永和增加稅收2000多萬。無疑會給全縣經濟發(fā)展,產業(yè)調整,脫貧攻堅做出重要貢獻。
“一縣一策”政策出臺,如金雞報曉,國新能源幫扶的信心更足。國新能源踏上了設立子公司的征程。
2013年7月,注冊4380萬元,成立了山西省國新能源發(fā)展集團永和綜合開發(fā)有限公司,建設2條酸棗自動去皮生產線,近6000平方米曬場。主要開展酸棗收購、加工業(yè)務,目前已輻射帶動農戶4000戶,戶均增收1847.5元。
2016年,企業(yè)開創(chuàng)“善夢”品牌?!肮局铝τ谟谩鄙茐簟捌放?,包裝整合永和的特色農產品,全面開通線上平臺,帶動永和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
企業(yè)的發(fā)展前景廣闊,成立子公司才能更好地讓利于永和。
為了盡快落實“一縣一策”政策,國新能源駐村工作隊想方設法,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國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終于把根深深地扎在永和這片紅色的土地上。子公司目前在永和已上繳稅收587.65萬元,其中增值稅156.58萬元,所得稅431.07萬元。預計每季度上繳稅收500余萬元,年上繳2000余萬元。這一舉措,有效地把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經濟優(yōu)勢。
把好鋼用在刃兒上
貧困,貧在精神,困在人才。
“擺脫貧困首要并不是擺脫物質的貧困,而是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脫貧致富不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腦袋’。”山西國新能源集團總經理劉軍說。
為了壓實責任,減少工作環(huán)節(jié),國新能源總部派駐永和大隊長2人,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對“第一書記”進行督導,并及時反饋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對駐村“第一書記”選定的扶持項目,經駐縣大隊長共同考察,即可確定實施,這極大提高了幫扶效率。“總部的人在永和,我們就有了娘家人,這樣我們就不用有事跑省城匯報,這樣辦起事來,又方便又快捷。”“第一書記”張晉淞高興地說。
人派出去了,事情辦得怎么樣?為此,山西國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班子成員先后30多次到永和實地調研,他們進村入戶,召開座談會,聽匯報等,采用多種方法對大隊長和“第一書記”的工作進行考核。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國新能源考核駐村“第一書記”,主要看給老百姓辦了多少事,老百姓增加了多少收入,老百姓的認可度。
張晉淞,霍家溝“第一書記”,接到扶貧任務后,新婚的他帶著妻子到霍家溝度蜜月。走馬上任第一天,他就挨家挨戶了解村民實際狀況,雙休日不休息是常有的事。為了不給村里增加負擔,張晉淞堅持每天自己做飯吃,做飯對常人來說不是難事,但對他而言卻是一道坷。在霍家溝,不要說食堂,就連小賣部也沒有,從買菜到和面一切都要自己來,菜怎樣就是熟了,面如何就是好了,這對張晉淞而言都是新生事物,為此,他不是吃生菜,就是喝面糊。無論生活多么難,張晉淞從未想過退卻,他把駐村作為磨煉自己的好機會。在他和駐村干部、村“兩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霍家溝村委已實現(xiàn)了整村脫貧,全村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3380元。
國新能源駐村“第一書記”,個個對民情、民心、民意了如指掌,被村民們稱為“一口清”。
新老“第一書記”交替,實行無縫對接。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國新能源實行了駐村幫扶的“雙書記制”。明確要求老書記帶新書記,直到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不獲全勝決不收兵。“雙書記制”使幫扶力量明顯增強,項目進度明顯加快,幫扶效果明顯提升。
把好事干在點兒上
走在通往永和縣芝河鎮(zhèn)霍家溝村的鄉(xiāng)間小道上,一個寫有“美麗鄉(xiāng)村”的路牌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霍家溝如何從一個落后的小山溝,變成如今的美麗鄉(xiāng)村,這事還得從國新能源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的扶貧工作說起。
通過實地調研,駐村工作隊發(fā)現(xiàn)幫扶的五個村土地貧瘠,人均耕地少,基本上都是處于靠天吃飯的生產生活狀況。由于立地條件差,大多數青壯年基本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年老體弱的老人和婦女。駐村工作隊認為,僅僅依靠現(xiàn)有的土地資源讓群眾走上脫貧致富的路子是非常不現(xiàn)實的。但他們敏銳地發(fā)現(xiàn),這些村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共同優(yōu)勢,那就是原生態(tài)的自然資源優(yōu)勢。為此,他們產生了打造產業(yè)、旅游景點、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帶領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想法。
投資100多萬元,占地150畝的霍家溝旅游度假村扶貧項目,通過一年多的緊張施工,一個集養(yǎng)殖、餐飲服務于一體的觀光旅游度假村基本成型。這不僅填補了永和縣芝河到棋盤山旅游線路的空白,也成為霍家溝村“集體經濟”的支柱產業(yè)。
2017年,國新能源集團投入100萬元幫扶資金,資助藥家灣村春平果樹合作社,建成永和第一個果樹滴灌基地,后又逐步延伸到玉露香梨、葡萄、西梅等;為官莊村育樹苗1000余畝,帶動16戶貧困戶,戶均年收入5000余元,發(fā)展寶軍農牧林養(yǎng)牛合作社,帶動12戶貧困戶,每年分紅2000元,建設50個靈芝大棚,其中有15個大棚的帶頭人是貧困戶。年收入達2萬元左右;紅花溝村發(fā)展了蘋果、大棚蔬菜項目;霍家溝發(fā)展了蘋果、玉露香梨項目;東峪溝村發(fā)展了肉牛養(yǎng)殖項目等。
國新能源駐村工作隊在做好駐村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主動、力所能及地幫助村民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困難,受到了村民的好評。
今年87歲的李宗法老人,是東峪溝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第一書記”王曉升入戶走訪后,發(fā)現(xiàn)老人一個人在村居住,為此,他每天到老人家陪老人聊天,幫老人打掃衛(wèi)生、清潔屋頂光伏、幫老人買藥等,老人逢人就說,國新能源派來的娃娃們對我們太好了,幫了我這個老頭子這么多忙。有一次,王曉升到李宗法家走訪時,發(fā)現(xiàn)老人高燒39攝氏度,他立即開車把老人送到醫(yī)院。在老人住院的7天里,王曉升一有時間就去醫(yī)院,老人出院后,王曉升組織村干部上門慰問,李宗法滿含熱淚地說:“你們照顧我,還拿東西,你們比我的子女還好,叫我說啥好呀?!庇幸惶欤鯐陨诖逦瘯泶寮壻Y料,老人拄著拐杖步履蹣跚地走進來,說:“王書記,聽說你快走了,真舍不得你走,能把墻上你這個‘第一書記’的照片給我留下嗎,我想你了就看看你的照片?!?/p>
據村民反映,像這樣的好事,駐村工作隊幾年來不知做了多少,他們從來不說,更不求回報。但村民們的眼睛是雪亮的,心里更是敞亮的,正如霍家溝村一位80多歲的老黨員所說:“你把群眾當朋友,群眾把你當親人?!?/p>
從2013年起,國新能源集團始終傾心盡力、真情幫扶,從改善民生、培育產業(yè)、扶貧扶智等多方面發(fā)力,針對性地開展了一系列幫扶工作,彰顯國企的責任擔當。截至2018年底,山西國新能源集團共投入和協(xié)調資金近千萬元,實施50多個幫扶項目,受益群眾3000余人。
春華秋實,朝煙夕嵐,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在黨的扶貧政策的春風里,在幫扶工作隊的大力支持下,就如同那清澈透明的芝河水,不屈不撓,源遠流長。(張步軍)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