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3年SARS來襲時的談“非”色變,到2009年人類首次成功干預大流感,主導建立我國傳染病防控體系的就是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另一位獲得者侯云德院士。侯老終其一生都在和各種烈性病毒作斗爭,在隨時可能暴發(fā)的“火山口”上眺望、決擇、守護,為突發(fā)傳染病的防控構建了一座堅固的堡壘。
作為我國傳染病防控體系的技術總師,侯云德最為刻骨銘心的就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由于當時我國的傳染病防控體系還十分薄弱,非典來襲的時候衛(wèi)生部門也束手無策,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獲得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 侯云德:我是專家頭頭,當時我就講過了早期診斷早期處理沒有其他的辦法,在隔離的時候,西方認為侵犯人權了,我說就算是侵犯人權的話,個人稍微吃點虧,但是保住了大多數(shù)人。不然的話要死更多人。
吸取非典疫情的慘痛教訓,依托各級衛(wèi)生醫(yī)療站,侯云德帶領項目團隊,迅速構筑起了我國現(xiàn)代傳染病防控的技術體系,在2009年的甲流防控中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 侯云德:流感在人類的歷史上無法干預的,沒有人干預成功過,這是人類的歷史上,不論是美國也好英國也好,人類歷史上大流感一來以后毫無辦法,你別看美國,美國經(jīng)濟再發(fā)達沒用,該多少是多少。
第三方評估表明,我國甲流的應對措施減少了2.5億發(fā)病和7萬人住院,病死率比國際低約5倍以上?!霸缙谠\斷、早期處理”,侯云德提出的這八個字看似簡單,卻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防控的前沿戰(zhàn)線推到多早?處理隔離的時間多長?每一個決擇都需要最為科學的決擇,每一個決擇都可能關乎上億上的生命安危。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 侯云德學生 段招軍: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因為他這種積累,因為他這種創(chuàng)新他敢拍板,2009年甲流來了以后,當時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甲流疫苗要打兩針,但是侯老師經(jīng)過跟專家討論,他最后拍板說一針是可以有效的,可以接盲,那么應運而生我們?nèi)虻谝粋€甲流疫苗就誕生了,那么這個疫苗誕生以后讓世界衛(wèi)生組織非常驚訝,后面做了評估之后,世界上所有的這種甲流都按照我們中國的一針就夠了,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一個創(chuàng)舉。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長 董小平:怎么樣去確定怎么打,打多少,劑量是多少,次數(shù)是多少……這個決定你可以想象,如果一針不能夠有效的控制這個疾病的傳播,他要擔多大的責任?不僅僅是醫(yī)生的壓力,也不僅僅是一個科學家的壓力,它是一個國家的壓力在這個里面,甚至承擔了國際義務的壓力。
作為我國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的專職技術總師,侯云德領導專家組設計了2008至2020年應對重大突發(fā)疫情的總體規(guī)劃,重點布置病原體快速鑒定、五大癥候群監(jiān)測、網(wǎng)絡實驗室體系建立的任務,成功應對了近十年來我國的歷次重大疫情,全面提升了新發(fā)突發(fā)傳染病的防控能力。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長 董小平:從SARS以后的H5N1禽流感,H7N9到后面出現(xiàn)的“MERS”、“Ebola”等等等,怎么樣去進行我們國家的綜合防控、科學防控、合理防控、不過分的防控?誰提出建議?當然是專家組,但是誰最后能夠去做這個事?侯老師。他在我們國家多次的重大疫情當中他是一個拍板的人,他是一個指導的人,他是專家委員會的主任,這種專家委員會的主任真的不好當,他是坐在火山口上去撲滅火山的人。
敢于在“火山口”上眺望,守護百姓健康,侯老的魄力其實來自于多年的知識積淀。20世紀60年代,在蘇聯(lián)留學期間因研究仙臺病毒做出開創(chuàng)性成就,侯云德就被破格越過副博士學位直接授予博士學位。1962年歸國后,圍繞疾病防治的需要,侯云德在分子病毒學領域取得了系列原創(chuàng)性成果,相繼獲得8個基因工程產(chǎn)品新藥證書并實現(xiàn)了技術成果的轉(zhuǎn)化,尤其是1982年首次克隆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chǎn)權人α1b型干擾素基因,開創(chuàng)了我國基因工程創(chuàng)新藥物研發(fā)的先河。1990年,當時年過六旬的侯云德還獨自完成了105萬字且專業(yè)跨度極大的《分子病毒學》一書,也是迄今為止我國最為全面系統(tǒng)的分子病毒學專著。
中國醫(yī)科院病原所所長 侯云德學生 金奇:侯先生這個人非常非常勤奮,侯先生80多歲了,自己上網(wǎng)通過各種渠道,把相關領域最新的進展動態(tài),包括傳染病的、包括藥物的、包括等等最新的這種最前沿的一些技術的進展,編寫成《生物技術》的動態(tài),都是自己去寫。那么每一期的話都得上萬字,信息量很大。從老師的身上看到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我想這個對我們一生來講都是受益匪淺。
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 侯云德:每兩個星期寫一期,已經(jīng)寫555期了,省級以上的衛(wèi)生人員都發(fā)給他們了,無償?shù)陌l(fā)了。作為中國的公民也是最起碼的責任,關心這個社會,關心其他人,你學醫(yī)的搞傳染病的,傳染不是個人的事,它能夠傳給人,弄不好傳染病在歷史上可以滅亡一個國家、消亡一個民族都可以。
如今,已到耄耋之年的侯老雖然忍受著自身癌癥的巨大痛苦,卻依然站在傳染病防控的第一線,在“火山口”上眺望、守護。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黨委書記 武桂珍:他做工作那么的認真,但是面對自己死亡的時候,他是沒有懼怕的,在那輸液他也在工作。人活著為什么?要做貢獻,他剛才講的原話。他的家國情懷不是一般我們用一句兩句能說出來的,不一般的人,他真不是一般的人,所以我的眼中就是這樣一個盡管很小很瘦,但是實際上是一個非常高大的科學家,一個大家。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 高福:按照現(xiàn)代網(wǎng)絡上的語言,他既有詩和遠方,也有腳踏實地這種所謂的“茍且”,我覺得侯院士是一個能夠有戰(zhàn)略高度的,又能夠腳踏實地做工作的這么一個戰(zhàn)術上的實踐家,所以我覺得正好這也是我們當前建設創(chuàng)新性國家迫切需要的科學家。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