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覽白馬寺

2013-11-27 17:25:00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一個偶然的機緣,我觀覽了聞名已久的佛教寺院——白馬寺。

白馬寺,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東12公里處,背負邙山,南瀕洛河。距今已有1900多年歷史的白馬寺,是一座素稱我國佛教“釋源”和“祖庭”的佛教寺院,也是佛教傳入我國后建造的第一座寺院。

立于寺門外,我放眼遠眺,細雨如煙,綠茵遍野??諝庵袔в幸还蓾駶?、清新、甜滋滋的味兒,令人心情格外的舒暢。進入寺門,迎面是一個巨型花壇。五彩繽紛的花朵,在微風細雨中輕輕地搖晃著腦袋,像是在向游人頷首招呼。我覺得,整個身心披一縷春風,沐一片春雨,與這白馬寺的美麗春色融化一起了。

寺內(nèi)游客熙熙攘攘。我隨著一個華僑旅游團的腳步,邊觀寺景,邊聽講解。導游小姐娓娓動聽地說:東漢未年,漢明帝在睡夢中看到一個金人,身高丈六,項背放射光芒,在空中飛行。第二天便問群臣:“夢為何意?”通人傅毅啟奏說:“陛下夢中金人,大概是天竺的佛?!泵鞯凵钚挪灰桑炫汕膊桃?、秦景等十余人,前往印度取經(jīng)求佛。在大月氏(今阿富汗)學佛教經(jīng)典期間,緣會天竺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并看到了佛經(jīng)和釋迦牟尼佛像,便誠邀二僧到洛陽傳經(jīng)。于是,他們便用白馬將佛經(jīng)和佛像馱回洛陽。返回的第二年,即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敕令在洛陽雍門外,依天竺宮塔樣式修建了這座寺院。為紀念白馬之功勞,取名白馬寺。所稱白馬寺為“釋源”,意指這里是中國佛教的發(fā)源地,是攝、竺二僧翻譯佛經(jīng)的地方。所稱白馬寺為“祖庭”,意指這里是佛祖居住的庭院。導游小姐聲情并茂的解說,贏得了一片贊嘆聲。

沿著新鋪砌的甬路,僅三分鐘便來到了天王殿。該殿原是北魏時的三門,元代在三門內(nèi)塑造四大天王像,明代在寺前又進行了擴建,改為天王殿。殿中央有一貼金雕花木龕,里面坐的是彌勒佛,佛后是韋馱天將。據(jù)古印度神話說,他是南方增長天的八神將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天將之首,法力無邊。他左手握降魔杵,右手擎“須彌山”,是護衛(wèi)彌勒佛的首將。凝視著他那威武的身軀,赤心護衛(wèi)的神態(tài),我心底油然涌出一股虔誠的敬意!

春雨,悠悠地飄灑著,寺內(nèi)的景物顯得更加潔凈。我快步穿過雨簾,跨進大雄殿。該殿內(nèi)主以貢奉三尊主佛,正中是釋迦牟尼。按佛法說,他“大慈大悲、大智大覺,法力廣大”。左邊是藥師佛,右邊是阿彌陀佛。佛教稱這三尊佛掌管人生的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三世,故稱“三世佛”。這里香火旺盛,香煙繚繞,彌漫著一種神秘的氛圍。我暗想,這瀟瀟春雨或許就是“三世佛”揮灑的神露吧!

迎著蒙蒙細雨,我迅步登上清涼臺,這里是攝、竺二僧當年翻譯佛經(jīng)的地方。臺上建有毗鄰閣,主尊毗盧佛,亦稱大日如來,意為“光明普照”,閣前左右是三間配殿,分別塑著攝、竺二僧的像。臺周圍有小型建筑,構成幽雅的小庭院。院內(nèi)有兩株古柏,系明代所植,樹上有凌霄纏繞,每當凌花開放之季,金黃色的喇叭花便點綴于翠柏枝頭,幽靜之中又給人以清新之感。這里的殿閣、庭院、花池、草坪,加上高聳云天的古柏,在白朦朦天幕的映襯下,交織成一幅明麗的水彩畫。

走出白馬寺,春雨依然在天空中飄灑著,揚落著?;赝麣鈩菪蹓训陌遵R寺,我的耳邊似有一匹縱鬃揚尾的烈性白馬在蕭蕭長鳴……

責任編輯:秦芳媛

上一篇: 故 鄉(xiāng) 小 路

下一篇: 光明在前

相關閱讀

    本文暫無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