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海員,自上世紀70年代起我曾多次到訪過新加坡,目睹了那里居住環(huán)境翻天覆地般的變化:一座座簡易棚式民居逐步被高樓林立、設施完備的現代化住宅社區(qū)所取代。這種變化,折射出一條獨特的房地產發(fā)展道路的成功,“組屋(相當于中國的經濟適用房)計劃”的推廣,讓新加坡國民房屋擁有率幾乎達到100%,真正實現了“居者有其屋”。
新加坡有一個建屋發(fā)展局,主要負責規(guī)劃與發(fā)展新鎮(zhèn)、翻修及重新發(fā)展舊宅區(qū)以滿足人民住房的需要。建屋發(fā)展局成立之初,就制定了“組屋計劃”,讓低收入者能住上廉價房。為此,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先后實現了建屋發(fā)展的七個五年計劃,建成住宅近百萬套。我們在新加坡居民區(qū)見到的民居,大多都是組屋,周邊環(huán)境建設得如同花園一般。
組屋由政府計劃供應,夫妻中只要有一人是新加坡公民即可購買。所有權屬購買者,有99年的使用權。為了防止有人在組屋購置中套利,政府對購買組屋控制很嚴:有房居民不能購買;無房居民只可購買一套;一個家庭只能擁有一套組屋等。組屋分大、中、小三種戶型。超過110平方米的算大戶型;90到110平方米的算中等戶型;小于90平方米的算小戶型?,F在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組屋,價格在30萬新元左右(約合人民幣148萬元)。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fā)展,新加坡在組屋的建設與推廣上已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經驗,大部分居民都可以通過一次性自購、政策性貸款或政府支持等方式最終獲得產權,經濟困難的家庭能得到基本居住權。連原來住在周邊小島上的馬來族漁民也住進了政府蓋的組屋。組屋的建設,不但改變了新加坡城市的容貌,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組屋社區(qū)旁建有多種配套設施,人們在自己的生活社區(qū)內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因此在住房民意調查中,93%的居民對國家組屋政策深表滿意。
新加坡的“組屋計劃”值得借鑒之處在于:一是政府的主導作用,是組屋開發(fā)建設中土地、資金的強有力保障;二是合理公平的配售政策,使組屋服務對象的天平始終傾向于最需要住房的百姓一邊。配售組屋通常依據家庭收入水平,優(yōu)先保證最困難居民的居住。上世紀70年代規(guī)定月收入在1500新元以下者方可申請購買,80年代放寬到2500新元,隨后又放寬到3500新元,目前已放寬至8000新元;三是出臺法律嚴格限制炒賣組屋,讓公平公正、為百姓謀福祉的原則得以實現。
小小組屋,給居住者打造出溫馨的家園,無形中也為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提供了安定的港灣。(人民日報 劉少才)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防控甲流需始終堅持科學態(tài)度
下一篇: 逃離大城市未必逃得掉生存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