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網(wǎng)評 : 儀式感教育益處多

2021-10-20 09:40:10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

  日前,隰縣兩名中學生路遇一位老奶奶在街上暈倒,她們撥通了110報警電話和120急救電話,讓老奶奶得到及時救治。隰縣關工委得知此事后,組織人員到兩名學生所在學校為她們頒發(fā)了“助人為樂好少年”榮譽證書,并號召全校學生向她們學習。兩名學生助人為樂受到嘉獎,隰縣關工委這樣頗具儀式感的教育,在網(wǎng)絡上贏得無數(shù)點贊。

  在中國孩子的世界里,并不缺少儀式。無論是升旗儀式、上課起立問候,還是期末頒獎、畢業(yè)典禮,都是在鞭策孩子在學校里扮演好學生的角色,未來成長為優(yōu)秀的社會公民。然而,相比于儀式,儀式感教育卻并不多見。其實,儀式感教育遠比儀式本身更重要。如果儀式感教育流于形式,孩子疲于應付、老師和家長敷衍了事,這種教育就成了無效培養(yǎng)。說教的力量遠不如感化,最好的教育往往都“潤物細無聲”,借助一定“儀式感”,就能在無形中讓忠孝感恩、禮義廉恥這些抽象的道德規(guī)范“隨風潛入夜”,內化進學生心里,成為其自覺行為,引領價值觀的正確樹立。

  儀式感教育并非搞形式主義,有內涵的形式,會讓孩子一生都受益匪淺。一方面,通過莊嚴的儀式,孩子會認識到某一時刻或事件在自己成長中的重要作用,內心充滿敬畏,進而規(guī)范自己的言談舉止,激發(fā)自己的斗志,成長為更好的人。另一方面,儀式感還能強化孩子的社會認同感,讓孩子感受并懂得尊重、關愛和幫助他人的重要性。

  在國外,儀式感教育已深入人心。一些國家的小學生在學校用午餐,都是由孩子們輪流穿上工作服去給其他孩子分餐;有的國家的父母在帶孩子去聽音樂會之前,都會讓孩子穿上禮服,學習基本禮儀;還有的國家的老師會在教室里放一個“感恩罐”,鼓勵孩子把值得感恩的小事寫在卡片上,放進“感恩罐”里,孩子們寫下“感謝老師教我很多知識”“感謝我的朋友幫我系鞋帶”等溫暖的文字,日后就不會把別人給予的幫助視為理所當然。

  因此,生活中我們不妨多給孩子一些儀式感教育,讓良好的習慣、修養(yǎng)和素質伴隨孩子一生,讓孩子享受到文明、高尚又富有詩意的生活。(郭璞)


     

責任編輯:暢任杰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wǎng)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jīng)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