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周征松先生的相識純屬偶然。
那是在1997年7月中旬一個星期天的上午,我穿著白色短褲和半袖衫,拿上收音機,習慣性地一邊聽新聞,一邊跑步到汾河灘,想在這里輕松感受一下盛夏時節(jié)水草帶來的絲絲涼爽。跑著聽著,突然看見在前面一條小河邊,一位留著寸頭、身材敦實、看上去50多歲、有點干部模樣的人正在專心釣魚,我這個從來沒有看見過釣魚的“山貓子”,一下子被他吸引住了。我沒有打擾他,就在他的不遠處蹲了下來,仔細觀察他究竟怎么釣魚,他一直專心地釣著,我一直耐心地看著,整整看了兩個多小時。
還是周先生先開了腔。他一邊用脖子上搭的毛巾擦著臉上的汗,一邊微笑著說我:“你真能夠看啊?!蔽艺f:“我是山里娃,長這么大還沒有看見過釣魚。”那年我39歲。他問我是哪里人、做什么工作的,我告訴他,我就是臨汾地區(qū)的,在臨汾日報工作。我也問他是哪里人、做什么工作的。周先生這個時候放下手中的釣魚竿,語氣有些自豪地給我講了一段話,多少年過去了,這段話我仍然記憶猶新。他說,我是江西人,從北師大畢業(yè)后分配到你們臨汾的山西師大工作,是歷史系教授。你們臨汾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故事和名勝古跡,我都比較了解。他簡短的幾句話,讓我立馬肅然起敬。我脫口問了一句:“是嗎?”他不假思索地馬上告訴我,你們臨汾的堯怎么怎么重要,曲沃有什么,侯馬有什么,霍州有什么,安澤有什么,鄉(xiāng)寧有什么……當時我正主辦《臨汾日報農村版》,讀者早就建議能夠在報紙上系統(tǒng)介紹一下臨汾的歷史和名勝古跡。我喜上心頭,就試探著說,那咱們搞個合作好不好,你先寫出三五篇讓我看看,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就在報紙上給你開個專欄,長期連續(xù)刊登。他爽快地答應了,我們約定一周后把文章送到我辦公室。
令我驚喜和感動的是,還不到一周時間,周征松先生就騎自行車老遠給我送來了10篇文章,看著那一篇篇寫得工工整整的文章,望著眼前這位年近六旬的江西籍歷史教授,一種尊敬的情感油然而生。是啊,一個外地人對臨汾的歷史如此了解,對宣傳臨汾歷史如此認真、上心、上勁,真是難得啊。我們當下商定就以《剪燭話平陽》為欄題,向全社會推出這個欄目。
在1997年8月3日《臨汾日報農村版》第二版二條顯著位置,一個黑底翻白的醒目欄目《剪燭話平陽之一》配發(fā)著“編者按”正式與讀者見面,開篇是“十萬年前的‘丁村人’”。到1999年10月31日《臨汾日報農村版》第二版發(fā)出了《剪燭話平陽之一百》,收關篇為“干部南下迎接全國解放”,欄目整整發(fā)表了一百篇歷史性文章,歷時達兩年多時間,跨越了3個年度,這在臨汾日報60多年的辦報史上還是第一次。3年里,不管春夏秋冬、刮風下雨,每一篇文章,周征松先生都要認真寫好,騎車送來,仔細校對,放心后才離開報社?!都魻T話平陽》欄目也因內容的可讀性、史料性、權威性一炮走紅,受到廣大讀者、專家學者和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這不僅為《臨汾日報農村版》主動承擔宣傳臨汾歷史的社會責任增色不少,而且也讓“周征松”這個名字周周見報、家喻戶曉。以至于后來只要有人說起臨汾的歷史,總要和周征松先生聯(lián)系在一起,不少讀者通過臨汾日報向他請教、拜他為師。
真可謂看釣魚,釣出一個摯友、釣出一個欄目、釣出一百篇歷史文章、釣出一本歷史著作,也釣出了一段傳奇美好的人生佳話。當時,周征松先生熱愛歷史、尊重歷史、宣傳歷史和對歷史高度認真負責的職業(yè)品質,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們兩個因為3年《剪燭話平陽》欄目的接觸與磨合,彼此都感覺到屬于喜愛專業(yè)類型的人,心近自然情更深,雖然年齡相差17歲,卻成為了無所不談的知心朋友。經(jīng)常會擠點時間小聚會、逛堯廟、賞古玩,談天說地、論古道今。
周征松先生作為一個史學工作者,最讓我敬佩的還有他對職業(yè)道德的堅守。
2003年9月下旬的一天上午,他一走進我辦公室,就怒氣沖沖地說,有一位史學工作者開國際玩笑,在《光明日報》發(fā)表長篇大論說“堯都是太原”。
他氣得滿臉通紅,用手指指歷史資料,又指指《光明日報》的那篇文章,說這完全是胡說八道。然后,他給我仔細講了《光明日報》2003年9月16日發(fā)表的長文《太原建都已有4770年》,文中提出:平陽即是晉陽、太原,因此,堯都平陽即太原,太原建都的歷史應從帝堯算起,為4470年。特別是文中的第三部分的大標題就是:“堯都是太原”。周征松先生憤怒地說,我連續(xù)兩天白天晚上,詳細查閱了《帝王世紀》《太平御覽》《欽定四庫全書》《漢書》《晉書》《隋書》等史料,終于發(fā)現(xiàn)了那位史學工作者沒有認真審讀歷史文獻資料,以輯錄、摘要、刪節(jié)的史料為佐證,忽視了史料的原文,造成了兩大硬傷,從而導致了“堯都是太原”的錯誤結論?!豆饷魅請蟆钒l(fā)表后,將會在全省、全國乃指世界上帶來很大的負面效應,將會給臨汾加快堯都平陽傳統(tǒng)文化、堯文化、根祖文化產(chǎn)業(yè)的開發(fā)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他態(tài)度堅決地表示:我必須站出來反駁“堯都是太原”的錯誤觀點,堅決捍衛(wèi)“堯都在臨汾”的歷史地位。
周征松先生有理有據(jù)、堅守職業(yè)道德的精神和滿腔怒火也點燃了我的滿腔激情。事不宜遲,說干就干,我們兩個商定,他以史學工作者的身份寫一篇反駁文章,力爭在《晉陽學刊》等學術刊物發(fā)表,在學術界摧毀“堯都是太原”的歪理邪說。我以臨汾市政協(xié)委員的身份寫一篇呼吁性文章,力爭在政協(xié)《社情民意》發(fā)表,盡快引起各級領導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關注。
2003年9月28日,臨汾市政協(xié)在收到我寫的《有人在光明日報發(fā)表文章稱“堯都是太原”誤導社會,事關重大有關方面應全力捍衛(wèi)“堯都在臨汾”歷史地位》文章后,連夜編發(fā),3000多字全文刊登在第191期《社情民意》上,并加了編者按,連夜送市領導。當時我在文章中寫了這么一段話:“‘堯都是太原’,這個由權威性報刊刊登的權威性專家的權威性觀點,被山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周征松一刀見血,徹底否定。周征松教授作為江西人,多年來潛心研究堯都平陽歷史演變,為堯文化、根祖文化的研究、開發(fā)做出了重大貢獻。”文章中我提出“堯都是太原”錯誤觀點將會產(chǎn)生三個方面的負面影響:第一,會嚴重地誤導社會;第二,會嚴重地沖擊臨汾市堯文化、根祖文化的順勢開發(fā);第三,會給山西建設文化強省帶來混亂。我同時對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以及史學專家、媒體提出五點建議。時任臨汾市委副書記劉合心在看到《社情民意》后當即批示:“言兵同志的文章義正辭嚴、振聾發(fā)聵,充分體現(xiàn)了一位政協(xié)委員對歷史、對人民發(fā)展的拳拳之忱。我贊成他對市委、市政府所提建議。請茂才書記、國正市長定奪?!睍r任副市長郝忠禮閱后,也很快作出批示:“請史志辦邵玉義同志牽頭,組織師大、堯都區(qū)及有關人士作為一個專題研究,要有理有據(jù)發(fā)表一批文章,以正視聽?!币晃募て鹎永?,由此引發(fā)了一場堅決捍衛(wèi)“堯都在臨汾”歷史地位的全社會行動。市有關部門接到領導批示后,隨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召集山西師大教授、堯都區(qū)有關專家進行研討,寫出了數(shù)篇反駁文章,派專人上北京送《光明日報》編輯部交涉發(fā)表;二是在侯馬舉辦的有8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的“晉學研討會”上,對“堯都是太原”的錯誤觀點進行了有力的反駁;三是在《平陽方志》期刊上特別開辟了《堯都平陽在臨汾》專欄,進一步闡釋歷史史實;四是邀請《光明日報》有關方面負責人先后兩次來臨汾參觀考察,召開座談會,反駁“堯都是太原”的錯誤觀點;五是據(jù)市政協(xié)統(tǒng)計,僅三個月時間,市政協(xié)就收到社會各界人士及政協(xié)委員的有關反駁文章30余篇。而且這場捍衛(wèi)“堯都在臨汾”歷史地位的特殊行動,先后被山西政協(xié)報頭版和臨汾日報頭版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特別是2004年第一期的《晉陽學刊》,刊發(fā)了周征松先生《堯都平陽在臨汾不容否定》一文,在學術 界猶如一顆原子彈徹底摧毀了“堯都是太原”的歪理邪說。他理直氣壯,指名道姓,抓住硬傷,有理有據(jù),妙語連珠,把“堯都是太原”的錯誤觀點反駁得體無完膚,令人拍案叫絕。
可以想象,假如周征松先生沒有和不敢在第一時間第一個站出來研究、反駁,捍衛(wèi)“堯都在臨汾”的歷史地位,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結果。
究竟是什么力量讓這個外籍史學工作者如此怒火沖天,如此一身正氣,如此置之度外,如此咬定青山不回頭,如此不達目的不罷休。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他骨子里熱愛歷史、尊重歷史、始終堅守史學工作者職業(yè)道德的優(yōu)秀品質。
目睹當下一些形形色色的社會現(xiàn)象,有些人不懷好意違背歷史,有些人弄虛作假篡改歷史,有些人急功近利糟蹋歷史,有些人利用歷史急著為自己樹碑立傳,還有些人假裝保護歷史而坑蒙拐騙,更有甚者,一些自封為史學工作者卻干著違背職業(yè)道德的勾當。因此,倡導更多史學工作者和史學愛好者堅守職業(yè)道德顯得尤為重要。
2013年5月8日上午9點多,周征松先生又突然來到我的辦公室,他從挎包里拿出厚厚一本復印手稿給我說,今天找你是有一件特殊的事需要你幫忙,我想出本歷史方面的書,請你寫個序。我告訴他,我已經(jīng)拒絕過許多人,從來不寫序。因為我的水平不高,永遠是個學生,不能隨便評價別人的作品。
周先生說,那不行,咱們兩個相識特殊,你就隨便寫吧。正好那天是我的生日,我們兩個又痛快地小聚了一下。吃完飯?zhí)稍诖采?,我隨手翻了一遍他的手稿,一篇篇凝聚著一位外鄉(xiāng)人執(zhí)著熱愛臨汾歷史的美麗畫卷展現(xiàn)在我的面前,一種尊敬、崇敬的情感涌上心頭,眼前老浮現(xiàn)著他騎著自行車執(zhí)著為我寫稿、送稿、校稿的影子,腦海里一直閃動著他堅決捍衛(wèi)“堯都在臨汾”歷史地位的那些鋼鐵般的話語。是啊,一個史學工作者的一點點失誤,將會給社會帶來多大的危害啊!當今社會多么需要有更多像周征松先生那樣堅守職業(yè)道德的史學工作者。此時此刻,“一位堅守職業(yè)道德的史學工作者”的題目流淌在我的筆頭。
讓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尊重歷史,珍惜歷史,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讓歷史放射出她應有的時代光芒。
孫言兵(作者系全國韜奮新聞獎獲得者、省委聯(lián)系的高級專家、臨汾日報高級編輯)
責任編輯:秦芳媛
上一篇: 曲沃縣政協(xié)到史村鎮(zhèn)敬老院慰問演出紀實
下一篇: 傾力抓好關心下一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