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洞溝美景
臨汾新聞網(wǎng)訊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得益于莊子的如椽巨筆,姑射(ye)山給人以最瑰麗的想象,令人神往。
從臨汾城出來,一路往西,直奔姑射山,徜徉在蜿蜒曲折的山間公路,車窗外,紅黃兩色熏染的山林漸迷人眼,蒼翠的松柏似是成了點綴。
姑射山風景名勝區(qū)又稱仙洞溝,位于臨汾市西25公里,地處山西兩大山脈之一的呂梁山南麓,主峰海拔1418米,總面積約40平方公里,人文自然景觀48處,分布在山巔溝底,仙洞環(huán)境清幽、景色秀麗,由南仙洞、北仙洞、云霧寺三大古建筑群構(gòu)成。而我們即將到達的地方,正是南仙洞。
“南仙洞又名碧巖寺,是整個仙洞景區(qū)保護、修復(fù)、開發(fā)最好的一處?!甭勚鴲芤獾纳斤L,聽著講解員石峰的精彩解說,適才那座遠眺到的磚紅色建筑已然矗立眼前。其名曰山門樓,高12米,分上下兩層,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雖然飽經(jīng)200多年的風雨滄桑,仍傲然屹立,笑迎八方來客。
“上聯(lián)‘軒轅問政伊祁訪賢莊子經(jīng)載神居處’,下聯(lián)‘唐宋興道明清盛佛徽宗駕游姑射山’,這副對聯(lián)簡單而全面地概括了仙洞的歷史發(fā)展及宗教沿革。”石峰介紹,據(jù)碑文記載,仙洞最早是道教圣地,于唐初道教興起而建,宋朝時進一步擴建,元朝時達到鼎盛。明清以后,道衰佛興,佛教寺廟逐漸取代道觀,現(xiàn)存建筑多為佛教建筑。宋徽宗趙佶是個十分推崇道教的皇帝,他曾于政和八年(1118年)駕游仙洞,成為仙洞史上的一段佳話。由此足見仙洞溝當時之繁盛。
碧巖寺一面依山,一面臨淵,猶如“懸空寺”一般鑲嵌于半山腰,遙望竟如立于懸崖之上,奇哉妙哉!更奇妙的是構(gòu)筑其中的觀音閣,扶搖直上,疊加七層,與天然石洞巧妙融為一體,讓人嘆為觀止。
在懸崖峭壁之間巧妙構(gòu)筑的觀音閣,整個建筑都鑲嵌在山崖的環(huán)抱之中,精巧玲瓏、莊嚴典雅。登臨其上,頓覺豁然開朗,山巒峽谷,萬千景致,盡收眼底。
令人驚嘆的是,觀音閣建于明朝,有保存完整的明朝雕塑珍品共120余尊,是觀音度南海法會參與眾神最多最全的一次。這里的塑像以其全、以其多、以其技藝精湛讓人稱奇。另外,記載宋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駕游仙洞的碣石就鑲嵌于觀音閣左壁上(詳細記載了宋徽宗駕游仙洞遇仙人下棋的趣事),見證了數(shù)百年的來來往往……
仙洞溝又是姑射山的精華所在,堯與鹿仙女的愛情,更為這里絕佳的風景增添了許多浪漫氣息。
傳說堯帝到姑射山尋訪賢人,被一條巨蟒突襲。危急時刻,鹿仙女沖出來擋在堯帝身前,纖手一指,巨蟒便渾身顫抖倉皇逃走。原來鹿仙女為凡人和仙女所生,有震懾百獸之能。堯帝感激鹿仙女的救命之恩,又驚艷其美麗,鹿仙女也十分仰慕堯帝的才華,于是二人浪漫相戀,擇定吉日在天然生成的石洞成婚。是夜星漢燦爛,石洞對面兩座燭峰,綻放祥光。自此,“洞房花燭”成為良緣喜結(jié)的代稱,“華夏第一洞房”由此得名。
流連于迷人的風景,迷醉于美麗的傳說,游覽仙洞溝令人猝不及防的驚喜還有很多。無論是又一山——觀音堂,亦或是南仙洞的主體建筑大雄寶殿院、有著美妙傳說的黑龍洞,“動感”的仙洞溝總是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被贊譽為“仙洞最佳景,神居數(shù)第一”的神居洞,更是姑射仙洞最具代表特色的景點?!岸粗泄苍O(shè)塑像89尊。整個雕塑群,高低錯落,參差有序,別具一格……這里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匯聚一堂,蔚為狀觀,又實屬罕見,塑像多為明清所塑……”石峰介紹。令人遺憾的是,由于受前段時間汛情影響,神居洞暫不對外開放。
所有的遺憾都是成全。
為了彌補游客的遺憾,講解員石峰特意對“姑射”進行了“注解”。
相傳上古時代,山西平陽西部沿山一帶,山清水秀,風景優(yōu)美,草木茂密,人畜興旺。后來山中出了十只惡虎時常傷害人畜,村民們苦于無法對付只得紛紛外遷,落得個田園荒蕪,人煙寂寥。村中有一個小姑娘,十五六歲,人長得很丑,被稱為“丑姑”。丑姑人小志高,立志為民除害。惡虎被除,丑姑在射虎時不幸身亡。村民們含淚重殮。丑姑事跡感動山神,天帝知曉后將其封為神女?!昂笕藶榧o念丑姑的功績,把她居住的村子叫‘姑射(she)村’”,居住的山洞叫‘姑射(ye)仙洞’。用射(ye)區(qū)別于射(she),表示丑姑成仙。后姑射(ye)神女與樵夫焦變相戀,生一女,即堯王的夫人——鹿仙女?!?/p>
……
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仙洞溝總能給人以妙不可言的驚喜。春日可踏青、夏季可避暑、秋可觀紅葉、冬日可賞雪……大片原始森林在季節(jié)變化中展現(xiàn)不同色彩的鋪景,值得一去再去!
記者 亢亞莉 文/圖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