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僅有6.4萬人的貧困而又偏遠的山區(qū)小縣,有這樣一位女教師,她捧著一顆為山區(qū)孩子無私奉獻的愛心,戰(zhàn)勝了無數(shù)的艱難困苦,用28年的執(zhí)著堅守見證了一所百年老校從沒落到輝煌的歷史,這朵綻放在貧困山區(qū)的教育之花就是永和縣城關小學校長范玲玲。
當有人被浮躁的風氣侵蝕的坐立難安,當有人在誘惑面前不堪一擊的倒下,因為深愛教育事業(yè),范玲玲始終不渝地堅守著自己的信念。
2005年的城關小學只有一棟教學樓,土質的操場坑坑洼洼,孩子們坐在最原始的教室,享受不到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施帶來的便利,當時學校的教學質量很差,社會影響也不好。面對這一狀況,臨危受命的范玲玲決心要扭轉學校的現(xiàn)狀,竭盡自己所能把學校建設得更好。為此,范玲玲多次奔走于縣委、縣政府和縣教育局,申請修建新校舍。申請獲得批示后,她興奮的一宿沒睡。隨后,便著手開始了一系列的工作,選校址、征土地、拆窯洞、籌資金,做了大量協(xié)調、組織和宣傳工作,這期間她默默承受了太多的壓力。新的教學樓建成后,學校已處于資金極其匱乏的境地,范玲玲利用工信部扶貧永和的有利契機,積極協(xié)調聯(lián)系籌措資金硬化了2925平方米的學校操場、購置了多媒體設備,使學校所有班級全部實現(xiàn)了多媒體教學。不僅如此,她還把自己的工資本做抵押,貸款給學校購買教學器材,配備了圖書室、實驗室、舞蹈室等。
此外,她每年都積極組織為貧困兒童“獻愛心”捐款活動,6年來她個人共為18名學生捐款6000元,每年還從學校的經費中拿出5000多元給每個學生參加了校園安全責任保險。她不僅愛自己學校的學生,還時刻牽掛著兄弟省、市災區(qū)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況。近年來,她個人累計為災區(qū)孩子捐款2.2萬元,被臨汾市政府授予“抗震救災優(yōu)秀共產黨員”稱號。
人不率、順不從,身不先、則不信。多年來,范玲玲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管理經驗,并運用到城關小學的管理實踐中來,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管理體系。在教學中,她確立了“低耗、高效、優(yōu)質”的目標,積極組織教師和學生開展“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生本課堂”等課題研究和校本研訓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校開展的特色化“集體備課”、“同課異構”校本教研活動已經在全縣小學推廣。
本著“全面加特長”的優(yōu)質育人原則,范玲玲注重在課內活動中讓每位學生全面發(fā)展,在課外興趣活動中讓每位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展示。她親自組建了學校百人軍樂隊、百人腰鼓隊,并積極組織參加省、市、縣組織的各類比賽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促進了他們全面健康發(fā)展。
靠著科學化的管理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如今的城關小學已經結出了累累碩果。近年來,先后被中國教育教學研究會授予“課堂教學先進單位”、被山西省教育廳授予“義務教育示范學校”、被山西省教育委員會授予“山西省文明學校”、被臨汾市教育局授予“標準化建設示范學?!钡?0多項榮譽稱號,而范玲玲也被評選為全國優(yōu)秀教師、國家級教研員、山西省特級教師、山西省學科帶頭人、山西省優(yōu)秀輔導員、山西省“三八”紅旗手、山西省教學能手、臨汾市“十佳”女校長、臨汾市模范校長、臨汾市優(yōu)秀專業(yè)技術人才等。
如果說甘于清貧和寂寞,是為師者的境界,那么幾十年扎根貧困山區(qū)教育事業(yè),用愛去堅守那份心中熱愛的凈土,就是范玲玲的靈魂寫照與感人之處。(記者 李衛(wèi)紅)
責任編輯: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