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志強盤點自己從“破爛”里撿來的文化。
在堯都區(qū)東關古玩城,蘆志強的知名度很高,這個四十掛零、長得黑黝黝的老小伙子,言談舉止間滿是憨厚樸實。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蘆志強一直從“破爛”里撿文化,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不僅撿到了文化,還撿到了財富、撿到了朋友、撿到了生命的意義……
一
1996年,香港回歸前夕,24歲的蘆志強到太原姨家小住,姨姨家在太原郊區(qū)辦了一個廢品收購站,手腳閑不住的蘆志強很自然地給姨姨幫了幾天忙。沒想到,就是這幾天幫忙,卻改變了蘆志強的命運。那就是,廢品收購站每天都要收購來大量的書本報紙,蘆志強就幫姨姨把這些書本報紙分門別類,然而,他發(fā)現(xiàn),在這些廢品中,竟然有當時暢銷的雜志《讀者》、《知音》、《家庭》……還有殘缺不全的《二十四史》,成套的《李自成》……蘆志強“蒙”了,這些怎么是廢品呢?這是“文化”呀!把這些“文化”打成紙漿再造紙?那不等于把磨好的面粉還原成小麥嗎?太可惜了!想著想著,他就動手把這些“文化”撿了出來,一口氣撿了一大堆。他和姨姨商量,這些是按廢品的價格一斤5毛錢收來的,現(xiàn)在按一塊五一斤賣給他吧。姨姨不僅笑著答應了,還讓他就在收購站旁邊支了一個攤賣他撿出來的這些文化。第一次,他就買進了55元的“文化”,按照一塊錢一本的賣,賣到120元的時候,他稱了一下剩下的書,竟然還有整整一半,蘆志強心里別提有多樂了,快刀斬亂麻,他當即就帶著四五袋子“文化”回到了臨汾,剛開始在兵站路和平陽廣場一帶擺地攤賣,后來就在水門街每個月100元租了一個店,剛開始是一個書架,后來一個變成兩個,兩個變成四個……他一個禮拜去一次太原,姨姨盡管不認識字,可在他這個外甥的影響下,也學會了從破爛里撿文化,姨姨把“文化”從破爛里撿出來,給他攢著呢。他說,一本雜志的成本不到4毛錢,可擺攤能賣1塊錢,如果新點的、整齊點的,能賣兩塊錢,所以一天胡擺擺攤賣百八十塊沒有問題。
二
蘆志強說,撿文化也講“緣分”的。他笑著講起了“緣分”的故事。
那還是1997年,他在太原,很偶然的一個機會,他撿到了寧積賢1996年1月29日寫給姚天沐的親筆信。有趣的是,幾年以后他回到臨汾的時候,竟然也在一個更偶然的一個機會里,撿到了那封姚天沐寫給寧積賢的親筆回信。如今,這兩封名人的往返書信就靜靜地躺在蘆志強的收藏簿《名人書信》里。蘆志強憨厚地笑著說:“這些書信可珍貴了,那時候手機還不這么普遍,大家還寫寫信?,F(xiàn)在手機普遍了,人們有什么事直接用手機聯(lián)系了,寫信的人已經(jīng)很少了?!薄叭A者華美也,駒者小馬也。30多年前的小馬駒,而今已是年近花甲的老馬矣……”這些優(yōu)美的語言是劉恪山賀單華駒畫集出版寫的《序言》,在單華駒畫集的扉頁,劉恪山的《序言》使人如癡如醉。大家可能不會相信,在強的手里,竟然有劉恪山賀單華駒畫集出版寫的《序言》的手稿,劉恪山的文章寫得美,鋼筆字寫得更美,當蘆志強把劉恪山的手稿和單華駒畫集的扉頁放到一起的時候,使人不得不相信蘆志強說的那句話,撿文化也講“緣分”的。蘆志強說,劉恪山的手稿是2001年鐵路文聯(lián)搬家的時候,不費吹灰之力撿到的。
蘆志強親眼看到,一位女大學生在他的書攤前找到一本老鬼寫的《血色黃昏》竟然高興地跳了起來,大學生說,我找這本書可費了勁了,今天終于找到了。一位老者在他的書攤前找到一本《三毛三毛》,高興得眉開眼笑,老者說,這本書我在書店里找了幾次沒找到,沒想到在這里找到了,真是太好了。
三
蘆志強是一個有心人,他的故事很多,撿文化的蘆志強曾經(jīng)撿到了一筆財富。那是1998年,蘆志強在百匯租了一個小鐵皮房賣舊書,一個禮拜天的上午,他發(fā)現(xiàn)在百匯來了一個推車的老頭,老頭的車里放了幾袋子字畫,老頭要把這些字畫100元錢一袋子賣給文物市場的小老板們,可小老板們沒有一個要的。從別人的議論中,蘆志強知道那個老頭就是人們所說的徐晃,蘆志強守在百匯東口等徐晃,沒想到,徐晃從百匯西口走了。又一個禮拜天,蘆志強早早地來到了百匯文物市場找徐晃,還算好,徐晃又推著小車來了,徐晃還是100元錢一袋字畫,那些小老板們還是不要。蘆志強悄悄地把徐晃叫到了自己的小鐵皮房里說:“我想買你這些字畫。”徐晃開始從蛇皮袋子里往外掏字畫,蘆志強又一次“蒙”了,因為他看到,徐晃掏出的第一張畫就是衛(wèi)俊秀的……在蘆志強的“文化庫房”里,還有一幅《百丑圖》,這是1967年10月的一份山西紅畫報,編輯部地址是太原并州路7號,革命大批判漫畫參考資料。在這里,有夏衍、陸定一、彭真、賀龍、齊白石、丁玲、吳晗等老一輩革命家被丑化了的形象。蘆志強說,1967年還沒有他呢,可他聽許多人說起這個《百丑圖》,所以在他撿文化的時候就格外留意,可能真有蘆志強所說的緣分吧,《百丑圖》真讓他撿到了一張,現(xiàn)在,人們來到蘆志強這里,看到蘆志強的《百丑圖》的時候,忍俊不禁捧腹大笑。他們說,幸虧有蘆志強這些從“破爛”里撿文化的人……記者 劉晚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