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黨工委書記楊海林:拳拳愛民心 殷殷公仆情

2016-04-07 09:48:59 來源:臨汾新聞網   瀏覽次數(shù):

  臨汾新聞網訊 “一雙腳,轉遍村頭街角;一雙手,緊握富民之鑰;一顆心,裝滿父老鄉(xiāng)親……”寥寥數(shù)語,不啻是霍州市退沙街道黨工委書記楊海林的一幅素描。

  地處霍州市西北部的退沙辦,面積46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1個城市社區(qū),人口約4萬人。近年來,退沙辦各項工作齊頭并進,呈現(xiàn)出強勁的發(fā)展勢頭,受到市、縣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每當談起變化的原因,人們都會由衷地稱贊退沙街道黨工委書記楊海林。

  上任伊始,楊海林決定從凝聚人心、鼓舞人心出發(fā),首先要鼓足百姓發(fā)展生產、勤勞致富的信心和決心,可是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

  基礎設施滯后,是制約發(fā)展的最大障礙。霍州市退沙街道原108國道(退沙—許村段)年久失修缺養(yǎng),路面坑槽過深,沿線群眾苦不堪言,反映強烈。2014年,面對群眾呼聲,楊海林突破重重困難和壓力,籌資1400萬元實施了許村段道路改造工程,又對道路兩側進行了高標準的綠化、亮化工程。在他的帶領下,退沙辦累計投資達3600余萬元,完成了退沙映汾小區(qū)、什林公辦幼兒園、農村街巷硬化亮化、農村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農村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改善。

  針對轄區(qū)內工礦企業(yè)較多,環(huán)境衛(wèi)生臟亂差的現(xiàn)狀,2014年,楊海林動員廣大干部群眾開展了全方位的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空中整線、墻上除癬、地上治臟、渠里清淤、園中增綠,退沙街道面貌煥然一新。

  精神面貌的改變,為退沙街道經濟發(fā)展形成了氛圍,打好了基礎。楊海林深知,要讓村民真正過上好日子,還缺一把富民的鑰匙。在認真落實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政策的同時,楊海林制定出臺了許多相關惠民政策,真正做到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什林、許村、王莊村等村集體為村民交納醫(yī)保費用,什林、退沙、許村等村對考入重點高中的學生獎勵1000元,對考入重點大學的學生獎勵2000元。

  為了進一步加快退沙街道產業(yè)結構調整,讓發(fā)展成果惠及更多的百姓,楊海林帶領班子成員深入調研、反復論證,提出了構筑“一體兩翼”、打造“四大板塊”的產業(yè)轉型思路。按照這一思路,短短兩年時間,新建了什林垣千畝核桃基地、許村垣千畝核桃基地、許村垣小雜糧種植基地等多個基地,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發(fā)展模式;改造提升第二產業(yè),助力經濟發(fā)展。退沙村銀濤機械制造、許村洪昌肥業(yè)、溢豐肥業(yè)等企業(yè)不斷發(fā)展壯大,三奇食品加工也落戶退沙,成為支撐退沙新興產業(yè)發(fā)展的骨干企業(yè);為保護好許村古村落這一珍貴歷史資源,楊海林帶領有關人員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開展了申報工作,2014年11月,許村成功入選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爭取到了每年500萬元的國家扶持資金,借助古村落的恢復建設,將許村著力打造為“晉南許村民俗風情園”,積極發(fā)展旅游業(yè),創(chuàng)新拓展第三產業(yè),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要落后,鄉(xiāng)鎮(zhèn)干部工作再忙也不能放松理論學習。”這是楊海林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總是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理論學習,經常組織機關農村干部培訓學習,學習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同時,他還安排包村干部到農村講課,向農民送文化、送信息、送技術,把群眾培養(yǎng)成致富能手。

  拳拳愛民心,殷殷公仆情。這些年,楊海林憑著對基層工作的無限熱情,憑著對基層群眾的赤誠之心,贏得了廣大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他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一名基層干部愛民為民、勤政廉政的錚錚誓言。

  記者 段小婷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