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出院以后,別人會不會害怕我?我還能找到工作嗎?”
“放心,你已經好了。只要按時服藥,就可以正常地學習和工作……”
1月6日,在市第五人民醫(yī)院臨床心理科開放病區(qū),醫(yī)生曹麗的聲音聽起來溫溫柔柔,卻有著撫慰人心、溫暖治愈的力量,使患者逐漸放下心理包袱,勇敢地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
在大多數(shù)人的眼中,精神科醫(yī)生是一門“苦差事”,曹麗卻甘之如飴。她說:“要用心對待我所遇見的每一名患者,用愛去照亮他們的心靈深處,盡最大的努力使他們帶著希望回歸家庭與社會。”
?理解 打開心靈的鑰匙
“我是你們的領導”“你們都給我站好了”“只要我一句話,外面的人和車都得聽我的”……2021年4月28日,一名極度亢奮的年輕女子被家人送來臨床心理科,這是曹麗從內科轉崗為精神科、經過嚴格培訓和考試后,獨立接診的第一位患者。
在曹麗的安撫下,情緒崩潰的家屬逐漸平靜下來,說起女子近段時間的異常表現(xiàn)。起初,女子因失戀而情緒不好,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接著連續(xù)幾宿不睡覺,一直嚷著要干大事、賺大錢,但干什么都是虎頭蛇尾,家屬這才意識到可能是女子的心理出了問題。
經過細致觀察、完善診斷,女子被確診為雙相情感障礙。曹麗依據(jù)女子的病情,制定了系統(tǒng)化的治療方案。三天之后,女子的情緒趨于穩(wěn)定,但說話內容依然極其夸張、明顯偏離實際。曹麗不急不慌,時常找她聊天拉家常,接著調整了藥量和藥物,用于穩(wěn)定情緒和改善睡眠,取得一定進展后適時給予心理治療,打開了她塵封的心靈……
“每位患者背后,都有一個故事。女子因失戀產生了要迅速強大、讓男方后悔的想法,一時鉆了牛角尖,進而引發(fā)心理和情緒問題。經過42天的治療,女子的情緒完全穩(wěn)定下來,藥量也從高劑量調整為維持量,出院之后順利找到了工作?!蓖ㄟ^此事,曹麗感嘆道,“作為醫(yī)生,首先要學會理解患者,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到換位思考,真正走進他們的內心?!?/p>
“跨界”的時間不長,曹麗卻早已愛上了精神科。她娓娓道出:“2018年,我第一次走進精神專科醫(yī)院。那時雖然是在相對破舊的老院區(qū),但穿著病號服的患者站在陽光下做操的畫面,一下子觸動了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他們對生活充滿熱情,不應該被社會拋棄,我們要幫助他們得到應有的理解與尊重。”
?信任 溝通心靈的橋梁
“來時好好的,怎么突然就睡不著了”“藥吃了好幾天,怎么一點兒用都沒有”……在開放病區(qū)工作,并不像他人想象得那樣輕松,曹麗時不時會遭受家屬的埋怨與指責,但她從不抱怨,總是保持微笑、耐心解釋。
13歲的女孩嬌嬌(化名)因常常出現(xiàn)不明原因的手抖,一直奔波在求醫(yī)路上,做過各項檢查卻找不出任何問題。住院期間,曹麗了解到嬌嬌是一名留守兒童,從小缺失父母的疼愛,性格相對內向、敏感。曹麗便循著這條線索努力深挖,以此進行對癥治療,嬌嬌媽媽卻等不及了,常常抱怨治療進度太慢,擔心治療沒有效果等等。
“精神疾病的治療過程相對漫長,難以做到藥到病除,需要醫(yī)生與家屬共同配合,才能幫助患者更好地康復。”曹麗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與嬌嬌媽媽積極溝通,同時密切關注嬌嬌的病情變化。每當嬌嬌發(fā)病時,她都會第一個來到嬌嬌身邊,用溫暖的雙手緊緊握住嬌嬌發(fā)抖的雙手,柔聲細語地說道:“來,跟著我,深呼吸,慢慢地放松下來……”
漸漸地,嬌嬌手抖的頻率和時長減少了,直至癥狀完全消失。出院時,嬌嬌媽媽特意向曹麗道歉,坦陳自己把對孩子的擔心、愧疚等情緒一股腦地發(fā)泄在她的身上。曹麗從沒放在心上,反過來安慰對方:“人們在自己生病或家屬生病時,難免會心情不好、脾氣變大。這是人之常情,我非常理解?!?/p>
正是曹麗的這份“用心”,真正打通了患者的“心路”。有一位門診患者沒有食欲、吃不下飯,總懷疑自己生了大病,一年要做五六次胃鏡。每次檢查結果都顯示“正?!?,他卻堅稱自己有病,因此和家人鬧了很大的矛盾。
軀體化障礙是精神科經常遇到的一類病例,如何扭轉他們的錯誤觀念,對醫(yī)生來說是個不小的難題。面對這位患者的執(zhí)拗,曹麗選擇以柔克剛,經過心理干預、藥物輔助,治好了患者的“心病”。患者胃口大開,一個月內胖了2公斤,興奮地向曹麗送來感謝的錦旗,這也是曹麗收到的第一面錦旗。
曹麗感嘆道:“讓患者感受到你的真誠,你在認真傾聽他,他才會相信你有能力幫助他?!硇摹汀O身處地’是構建信任關系的前提,缺一不可。”
?關愛 醫(yī)治心靈的良方
“為什么要救我,你們讓我去死……”一位中年婦女被送來時,渾身都是自殘的痕跡。她抱著必死的信念,整日不吃不喝,將所有人拒之門外。
到這里就醫(yī)的患者大多有心理創(chuàng)傷,這就要求醫(yī)生不僅要具有精湛的醫(yī)術,還要富有愛心、耐心和關心。曹麗將這位陌生的患者視作自己的親人,一天多次來訪,從家屬口中獲取更多關鍵信息,從中找到了突破口,循序漸進地打開了患者的心扉。
在曹麗的“溫柔攻勢”下,患者愿意吃飯了,也愿意按時服藥了。經過20多天的治療,患者抑郁情緒緩解,并后悔不迭地說:“我為什么不想活了,還下手那么狠。幸好曹大夫對我不離不棄,才將我救出深淵?!?/p>
還有一位60多歲的老人突然喪失意識,一頭栽進了水溝,蘇醒之后大小便失禁、無法自理,經過多次檢查排除了軀體疾病。送來時,老人情緒失控,一直撕扯著紙尿褲,覺得自己活得沒有尊嚴。
曹麗為老人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并對家屬進行了相應的健康宣教,重建了家庭支持系統(tǒng)。隨著治療的深入,老人在一周之后恢復了自主排便意識,但依然不會下地走路。曹麗堅持鼓勵老人,用心理療法暗示老人“你可以的”,老人終于打破了心理枷鎖,勇敢地邁出了腳步。
“你不是救了一個人,而是救了我們全家啊!”出院時,家屬特意送來錦旗,感謝曹麗用心用愛的治療。這也是曹麗最愿意看到的,不論患者來時病情有多嚴重,都能帶著滿意、帶著希望而歸。
在曹麗看來,家人的陪伴,社會的接納,是對患者最好的撫慰。希望大眾對患者少一些歧視、多一些關愛,使他們的“回歸之路”更加平坦、順暢。
“身為醫(yī)生,要攻破的堡壘還有很多,要走的路還很漫長。要始終保持一顆初心、一顆愛心、一顆進取心,竭盡全力為患者解除心靈病痛。”曹麗說。
記者 李靜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