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七旬老人手抄四大名著

2014-04-27 21:32:55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

日前,在2014.翼城縣城內(nèi)村古城民俗旅游文化藝術(shù)節(jié)上,退休老教師、城內(nèi)村的楊華先生向翼城縣檔案局、博物館、史志辦及城內(nèi)村黨支部分別捐贈了自己小楷手書的四大名著平裝本,看到厚厚一摞精致的手抄本,眾人無不嘖嘖稱奇。他的老朋友趙文臺詩曰:蒼龍行暮雨,白首起雄心。手抄四名著,以添晚景紅。汗灑三尺案,筆掃五更星。毫禿三百支,指繭結(jié)數(shù)層。衣帶日漸寬,額紋不斷增。”楊華今年74歲,先后在封壁小學、城內(nèi)一完小任教25年之久。1984年調(diào)入縣委黨校從事后勤管理工作。在教學期間,他主要教語文和政治課,對四大名著懷有深厚的敬意。2004年退休后,隨著年事增高,便在家休養(yǎng),可是賦閑之時,他覺得很是無聊。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愛好,不是下棋,便是打麻將,不然就是栽花,養(yǎng)魚鳥,可楊華老師對此都不感興趣。他最感興趣的是看書、寫字。退休之初,適逢全國開展共產(chǎn)黨員先進性教育,繼而又開展科學發(fā)展觀活動,楊華便用毛筆在本子上抄寫報紙上登載 的一些理論文章,僅抄科學發(fā)展觀文章達3萬余字。

2009年,楊華感到小楷字比較得心應(yīng)手,加之孩子們和一些好友的鼓勵,產(chǎn)生了抄寫四大名著的想法。他深知四大名著是中國乃至全人類共同擁有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在整個華人世界中有著深刻的影響,是瀏覽中國古典文學的智能之海,也是閱歷中國傳統(tǒng)人文社會倫理、歷史地理、民俗、心理處事、策略等一些知識的寶庫,感到抄寫四大名著最有意義,于是便毫不猶豫地將此計劃列為一項工程,制定了抄寫計劃和具體時間表,繼而投入了緊張有序地抄寫過程。

幾個孩子聞訊后,都非常支持父親的想法,大兒子楊志宏在臨汾買了檔次較高的宣紙,二兒子楊明宏到新絳毛筆廠購回毛筆。老伴在家中承擔了各種雜活兒,一日三餐送到案頭,讓楊華專心志致地完成這一使命,全家給了他極大的支持和鼓舞。

在抄寫前,楊華首先把四大名著重新細讀了一遍,進一步加深了對名著的理解。在抄寫的過程中,他非常細心,注意每一個字和標點符號以及段落,盡量少出差錯或不出差錯。每天早上,楊華6點鐘起床晨練,8點鐘開 始到下午6點,每天大約5000字左右。一個月后,他的無名指被磨得起了水泡,疼得很厲害,當時確實有不想干下去的想法。

這時,老伴一邊勸他注意身體,一邊不斷鼓勵他不能半途而廢,“萬事開頭難,你既然認準了這件事,就不能打退堂鼓,一定要克服困難,堅持到底。”就這樣,手上的泡破了很多次,慢慢地成了老繭,盡管有時寫起字來別扭,但還是絲毫沒有間斷。人常說,做事貴在堅持。楊華這一堅持就是4年半,但抄寫四大名著這件事既有弊也有利。弊是他因患高血壓形成了腦梗,曾兩次住院治療;利是他曾患頸椎病,胳膊疼的一直抬不起來,可抄寫一段時間后,頸椎不怎么疼了,胳膊也能抬起了。楊華常對別人說:寫字不但能養(yǎng)身、養(yǎng)性,而且還能治病?!比ツ?月份,每天早上10點左右,楊華便感到心顫得很厲害,到醫(yī)院檢查后,醫(yī)生診斷為“書寫痙攣”,可是最后一本《三國演義》才只抄寫了一半,是擱筆還是堅持,考慮再三,既不擱筆,也不能誤了治療。于是,他一邊抓緊抄寫,一邊積極治療。因為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怕在有生之年完成不了這個夙愿,便延長了抄寫時間,直至堅持到完畢。

楊華原計劃5年抄完,結(jié)果只用了4年半時間,便抄完了四大名著。抄寫時長歷時1600多天,光宣紙用了5令,抄完300多萬字,磨禿了小楷毛筆300余支,大16開紙,寫了6200頁,每冊為四本,共計16本。他的老朋友李廷璽特此賦詩《妙筆生花翰墨香》:歲屆古稀抄名著,鐵硯磨崇筆磨禿。歷時四年六個月,夙興夜寢不言苦。三百六十余萬字,字字皆由心血鑄。展卷猶聞翰墨香,妙筆生花繪宏圖。

楊華抄寫四大名著,全靠自己的愛好和興趣,絲毫沒有名利思想。他想,人活在世界上,總得辦幾件事情,給社會留點精神財富,每抄完一段,楊華老師總感到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樂趣,他覺得這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他說,在身體可能的情況下,還想手抄一幅長卷《翼城賦》。(韓曉芳)

     

責任編輯:王偉

版權(quán)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wǎng)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自媒不得轉(zhuǎn)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quán)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