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崖大棚自1998年建成以來,一直都是分散經營,農戶們在各自的地里建成大棚,自己經營,自己銷售。上任后的焦金鳳,鼓勵菜農改進傳統(tǒng)種植技術,以農家肥做肥料,引進“美國四號”、“圣佛萊”等國外優(yōu)質品種,并聘請縣里的專業(yè)技術人員為大家指導、講解,分小組互相討論種植技術,互相帶動。這樣一來,柿苗生產期長達7個月,果實均勻整齊,皮紅肉美,抗裂耐壓,每個棚年產量高達15000公斤至18500公斤,純收入1.5萬元至2萬元,科技使農民的收入翻了番。
為了進一步發(fā)展大棚西紅柿種植,2006年,焦金鳳帶領菜農積極采用鎮(zhèn)政府引進的沼氣升溫補光、追菜喂果高科技養(yǎng)殖技術,在每個大棚內建造沼氣池,利用沼氣燃燒的熱能調節(jié)大棚溫度,利用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促進菜苗光合作用,利用沼渣沼液做肥料。這一舉措,既凈化了環(huán)境,又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產量,優(yōu)化了蔬菜品質。當年,村里的西紅柿產量普遍提高15%,菜農收入實現持續(xù)增長。
種植有了規(guī)模,但是如何把小小的西紅柿打造成一個品牌成了焦金鳳一直盤算的重要事情。經過市場調研和走訪種植戶,焦金鳳決定把一家一戶的群眾組織起來,組成聯合體共同規(guī)避風險,增強市場競爭力。在鄉(xiāng)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黃崖大棚西紅柿專業(yè)合作社”,注冊了“龍澍峪”品牌,為進一步提高黃崖大棚西紅柿的市場競爭力奠定了基礎。
黃崖村的菜農在焦金鳳的帶領下,不僅自己研究技術上的問題,還走出去學習經驗,改進技術。2008年,焦金鳳帶領部分農戶奔赴山東壽光考察學習種植技術,回來后,向村民傳授學習經驗和種植技術。就這樣,很多農村婦女走出家門,一個個在自家的大棚里忙碌起來。按照焦金鳳的話說:“我們這里有多少個大棚,就有多少名婦女在勞作。”每到春節(jié)前后,黃崖村的村民們都在地里忙活著采摘西紅柿,地里一派繁忙景象。各地的商販都聚集在這里與農戶洽談生意,一筐筐的西紅柿都被搶購一空。
2009年初,為了將大棚推上規(guī)模,走集約化道路,焦金鳳召開黨支部會議,決定將大棚連片經營。由于大棚的集中建設涉及到150余戶村民的120余畝土地,她帶領村“兩委”班子挨家挨戶的調地,這一忙就是兩個多月。新增大棚40余座??吹浇ê玫拇笈?,焦金鳳笑了。
2009年冬天,一場大雪侵襲山西省大部分地區(qū),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雪讓所有農戶都措手不及。這里的大棚倒的倒、塌的塌,眼看著剛剛掛果的西紅柿全都被埋在雪里,農戶一年來的全部心血賠得一干二凈,焦金鳳這個堅強的農村干部第一次留下了淚水。但是,一想到菜農們期盼的目光,為了拯救西紅柿,焦金鳳振作精神,幫助菜農重建大棚。這時,縣政府為全縣每個農戶補貼資金,解決了農戶的燃眉之急。焦金鳳帶領大家日夜搶修大棚,重整旗鼓,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菜農們又看到了希望。
在村民們的眼中,焦金鳳踏實、勤勞、一心為民,是帶領大家致富的金鳳凰。自她上任以來,孩子們有了寬敞明亮的教室。一條條水泥路鋪就而成,村里路的兩旁都架起了路燈,有線電視“戶戶通”,家家戶戶都有了自來水。2007年,黃崖村還被評為“省級新農村建設推進村”;2009年,被評為“臨汾市科普示范基地”。焦金鳳個人也多次被縣里評為優(yōu)秀黨支部書記。
(本報記者 趙京紅 通訊員 賈玎玎)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邱?!?/p>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