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國良的“傳家寶”

2017-04-06 22:33:43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核心提示47歲的于國良是山西三維集團的一名普通職工,洪洞通背拳的傳人。他有10余份當年的洪洞麻紙書寫的契約,時間跨越100余年。

  老奶奶帶父輩“回家”“于家的先祖是從大槐樹下遷出的。”于國良說道。

  于家是從大槐樹下遷到山東濟南府長樂縣百尺河鎮(zhèn)東水泊村。百尺河鎮(zhèn)現(xiàn)屬于山東諸城縣,位于山東省省道S220附近,東水泊村位于百尺河鎮(zhèn)西南,與之相對應(yīng)的西水泊村位于鐵路旁?!凹易V上記載的鎮(zhèn)名與村名一定不會錯?!庇趪伎隙ǖ卣f,但在高德地圖上并未找到“濟南府長樂縣百尺河鎮(zhèn)東水泊村”。

  “有一年,山東老家遭遇災(zāi)荒,于家十七世于史言動了回家的念頭,便徒步向西遷徙,在潞安府(現(xiàn)晉城)安營扎寨?!庇趪冀榻B,但回家的信念在于家從沒打消過。

  民國初年,于家二十世老奶奶史氏帶著4個兒子,從潞安府徒步向大槐樹走來,他們落腳到洪洞(原趙城)孫曲村,從零做起,在此安家立業(yè)。

  于家到達洪洞至今也有100多年的歷史了,于國良是第四代人。前些年還與晉城(潞安府)的親戚有來往,只是近年來聯(lián)系少了。

  一份契約

  于國良保存的第一份傳家寶契約這樣記載:民國七年(1918年)八月,孫堡人張建統(tǒng)與于兆禮(又名于來成),由村長副:李俊秀、席云做中間人,立下了補契,地鄰張建成、賈文濬也在契約上簽名。

  于家這份土地買賣的標的是一畝八分地。這單生意還到當時的縣政府登記備案,并于當年十二月繳納契稅??h政府給張、于兩家出具了合法的契約。

  民國八年(1919年),于兆禮、于兆智(又名于永成)用20塊銀元從張里辰手中買了一條通道。說合人是劉立乾和申保子。于兆禮是于國良的大爺爺,于兆智是他的爺爺。

  一份房窯證

  于國良保存的第二份傳家寶是原趙城縣人民政府于1951年8月向于家頒發(fā)的房窯證。證件上“所列房窯經(jīng)政府核準,依法確定為于兆禮所有,特給此證為憑”。證件上蓋有縣政府和縣長賈子勤的印章。該證所列于家成員有于兆禮(36歲)、于兆智(32歲)等人。

  一份土地證

  于國良保存的第三份傳家寶是原趙城縣人民政府于1951年8月15日向于家頒發(fā)的土地證。證件登記于家 有土地6處,合計8畝9分2厘的土地。證件特別申明“所列土地經(jīng)政府核準,依法確定為于兆禮所有,特給此證為憑”。證件上蓋有縣政府和縣長賈子勤的朱紅大印。

  該土地證顯示,孫堡村屬于原趙城縣一區(qū),孫堡行政村孫堡自然村。

  一份稅單

  于國良保存的第四份傳家寶是一份稅單(也稱正契),原趙城縣人民政府第994號,稅單使用的是公元紀年,公元1952年3月5日簽發(fā)的,經(jīng)辦人是崔鐘鶴。

  稅單的標的物種類是土地,質(zhì)量是水地,數(shù)量1畝4分5厘。出賣人是孫堡村的馬鴻順,承買人于兆禮。土地賣價85萬元。稅率6%,稅額51000元。

  從這份稅單中可以看到,趙城當時已經(jīng)解放好幾年,趙城經(jīng)過了土地改革,土地還可以買賣,說明當時土地這一生產(chǎn)資料還是私有的,政府認可交易。

  雖然這些契約有些破損,但于國良仍視為“寶貝”。

  于國良愿意把這些“傳家寶”捐獻給有關(guān)博物館收藏,用于研究洪洞趙城一帶,民國初年至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土地政策變化、民俗約定、財政政策等。

  記者王隰斌


     

責任編輯:付基恒

版權(quán)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wǎng)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自媒不得轉(zhuǎn)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quán)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