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平:平常心寫“平常字”

2015-07-07 15:29:30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王天平,1952年出生于山西省洪洞縣,號古槐,室稱四平齋?,F(xiàn)為中國楹聯(lián)協(xié)會會員、山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臨汾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平水詩社社長。在多項國內大賽中屢獲嘉獎,一幅500字的作品《阿房宮賦》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一幅榜書楹聯(lián)在全國政協(xié)展廳展出。在山西與上海、廈門、撫順等地的書法交流中,力作頻出,為書道內外人士所矚目。

    天道酬勤亦不悔

    王天平對書法心存敬畏之心,遵從“寫字三十年可示人”的古訓,主張“提筆必臨帖”。他認為,學書不下苦功,就夯不實書法的基礎。書法再無捷徑,唯有勤加練習。于是,他每日臨帖不止,每日習書不輟,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汲取眾家之長,追求“師古而不泥古,法前人而寓新意”。

    從1993年開始,王天平常有書作參加各類展事,曾代表臨汾市書協(xié)奔赴上海、撫順、南通等地進行藝術交流;也曾應邀為臨汾堯廟五鳳樓、華門、堯陵、秦蜀路牌樓、洪洞縣興唐寺、九龍山等風景園林以及撫順市碑林書寫匾額、楹聯(lián)。其書法作品曾發(fā)表于《書法報》、書法雜志》等多家專業(yè)書法報刊,他的創(chuàng)作才華與書法技藝受到了業(yè)界人士的關注與認可。

    王天平涉獵多種字體,在他的手中,纖毫與素宣仿佛有著天生的默契,點線在抑揚頓挫中起伏。他的書法作品俊逸灑脫、靈動醇厚、由心而發(fā)、寄情深遠,于平淡的生活之中蘊涵筆情墨趣,遠離于塵俗勢利的侵擾。

    潛心砥礪五十載

    “幼時學書少年官,獎掖小蒙童;青壯學書兵營中,江闊波涌,煙雨借東風。而今學書“四平齋”,兩鬢華發(fā)增。詩意為上書外功,一任三寸竹管伴終生。”著名指畫家宋希祥用一首《虞美人》概括了王天平結緣書法的三個關鍵時期。

    悠悠五十載,王天平與書法如影隨形,人生的每一步,都記錄他追求和探索藝術的腳印。他自幼受家庭熏陶,對“黑白藝術”情有獨鐘,遍臨法帖,精讀藝理。步入軍營后,他的這一愛好有了用武之地,以此成為各種宣傳活動不可或缺的主力。上世紀80年代初,隨著工作環(huán)境和職務的變化,他從比較盲目的熱愛走向規(guī)范系統(tǒng)學習,使書法技藝有了長足的長進。

    平淡無奇始見真

    “惟純真之愛才美好,凡純真之愛皆美好。”王天平心懷清風朗月,他擇善人而交,擇善書而讀,擇善言而聽,擇善行而從。他以一種悠然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去研習書法。在他心中,書法是不可重復的藝術,絕對沒有一模一樣的作品。書法還是一個遺憾的藝術,一筆就是一筆,錯一點兒就要從頭來過,很難寫出讓自己滿意的作品。

    王天平把沈鵬先生提出的“弘揚原創(chuàng)、尊重個性、書內書外、藝道并進”作為前進的方向。他認為,書法是文字、文化、文心的結晶,如果能把傳統(tǒng)的繼承和時代特色進行最佳結合,把共性和個性進行最佳結合,就進入了學書的較高境界。但要攀登此境界,沒有捷徑,只有不停地讀書、臨帖、書寫,持之以恒才能與時俱進。

    記者 李靜 實習生 景宏宇


     

責任編輯:秦芳媛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wǎng)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jīng)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