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愛心人士在將自己多余的衣服掛到“友善之墻”。
■閱讀提示
今年春節(jié)前夕,河津市的山西鋁廠愛心人士設立了我省首個“友善之墻”,一時間微信圈里廣為傳頌。3月中旬,陽泉、太原等地也逐漸出現(xiàn)“友善之墻”。運行一段時日的“友善之墻”運作如何?是否實現(xiàn)了設立者的初衷?又面臨著怎樣的尷尬和困境?
源于伊朗,熱心公益人士紛紛效仿創(chuàng)辦“友善之墻”
友善之墻(Wall of Kindness),興起于伊朗東北部城市馬什哈德。據(jù)稱,2015年嚴寒席卷伊朗,經(jīng)濟嚴重衰退,官方統(tǒng)計的失業(yè)率高達11.4%,無家可歸者急劇上升,達到1.5萬人,而其中超過一半是婦女和兒童。起初,一位匿名者在墻上畫畫、安裝掛鉤,方便人們留下保暖的衣服,讓無家可歸者等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獲得溫暖,且尊嚴不受傷害。在我國,成都、鄭州、青島、駐馬店……許多城市街頭紛紛出現(xiàn)“友善之墻”。在我省,“友善之墻”最早出現(xiàn)在運城河津,接著是陽泉、太原……熱心公益事業(yè)之人士紛紛效仿創(chuàng)辦“友善之墻”
3月13日,記者來到山西鋁廠,實地調查了解河津“友善之墻”運作情況。只見河津市鋁基地朝霞小學南圍墻,一面由5扇墻面組成的“友善之墻”赫然在目,墻上掛著不少愛心人士捐贈的各式服裝,墻中間“傳遞正能量共筑中國夢”幾個大字,猶如初春的天氣一樣,讓人感到暖意融融。
一位正在挑選適合自己需求服裝的柴大媽告訴記者,她是稷山縣人,是來山西鋁廠給姑娘照看孩子的。在老家還有個12歲的孫子,由于家里條件比較苦,聽人說這里有個能幫助需要的人免費挑選衣服的地方,就專程前來給孫子挑幾件能穿的衣服。
幾經(jīng)周折,記者終于聯(lián)系到“友善之墻”發(fā)起者王青海。王青海說,今年1月底的時候,看到自己曾經(jīng)在河南駐馬店做義工時結識的朋友發(fā)的微信,說駐馬店有了自己的“友善之墻”。當時,王青海覺得在山西鋁廠也可以設立一面“友善之墻”,幫助那些身處困境的急需之人,既實現(xiàn)了舊衣的再利用,還幫助了社會弱勢群體。
說干就干。王青海馬上聯(lián)系山西鋁廠愛心人士,協(xié)商設立“友善之墻”,大家異口同聲表示贊成。
經(jīng)過選址、籌劃、實施、直至設立僅用了3天時間。由于臨近春節(jié),加之第一次設立“友善之墻”,他們只是用了朝霞小學的兩扇墻面作為試點來運行。為了讓需要的人拿衣物的時候不至于尷尬,他們在“友善之墻”貼上了牌子,寫到:任何人都可以將自己多余的衣服掛上,而有需要的人則可以隨時將它取走。
愛心發(fā)酵,“友善之墻”運行日益向好
王青海等人設立的這面墻運行也有一個半月了,當各地“友善之墻”遭遇作秀質疑、粉刷取締、當成垃圾之地等尷尬時,河津這面墻又遇到了怎樣的難題?
“后期管理一定要跟上。”王青海和其他幾位愛心人士不約而同地說,“‘友善之墻’設立之初,由于管理還不是很到位,運行中出現(xiàn)了問題,反對的聲音主要是認為,有些人將捐獻的服裝拿到這里后,發(fā)現(xiàn)沒有地方懸掛,就直接打包丟棄在墻根底下了,甚至刮大風時還會把這些衣服刮得飄散開來,影響了周邊的環(huán)境衛(wèi)生。”
據(jù)報道,國內某城市在一地下通道創(chuàng)建了“友善之墻”,就是由于后期管理跟不上,捐獻的服裝也不懸掛在墻上,而是堆了一地,成了影響行人正常通行的“絆腳石”,甚至有人評價地下通道變成廢舊衣物的“垃圾場”了!
針對各地出現(xiàn)的情況,王青海有的放矢,專門召集愛心人士完善管理機制,爭取將有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3月5日,王青海和愛心人士來到朝霞小學,用募集的青磚硬化了“友善之墻”周邊的路面。在這次義務勞動過程中,還得到了朝霞小學、轄區(qū)管委會和眾多山西鋁廠愛心人士的支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愛心人士說,自己沒有時間做義工,就捐獻一箱健力寶讓大家解解渴吧,也算為“友善之墻”做一點貢獻。
正是在眾多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友善之墻”由最初的2扇增加到現(xiàn)在的5扇,還加裝了不少掛鉤,而且墻面周圍的路面也都硬化完畢。
愛心人士張小梁說,自己在“友善之墻”附近開了一家汽修廠,由于他居住的地方離“友善之墻”很近,每天沒事的時候他都會到“友善之墻”轉轉,看有沒有運行中出現(xiàn)的漏洞,以便及時補救。
3月12日,王青海等愛心人士又給“友善之墻”搭建了雨棚?!斑@樣做,讓捐獻者的心不涼,被幫助者也能拿走更為干凈的衣服,關鍵是讓好事變得更好了?!蓖跚嗪Uf道。
記者發(fā)現(xiàn),由于空間小、更新快等多種因素,多余的衣服如何處置成為許多家庭的負擔?!坝焉浦畨Α弊鳛橐环N新型慈善方式,鼓勵市民自行將衣服掛在墻上,供有需要的人隨時取用,無需付費。隨后,這一模式迅速在全國各地開展起來。
專心做好公益事業(yè),讓大家共筑“友善之墻”
采訪中,大多數(shù)人表示,“友善之墻”的創(chuàng)建確實是件好事,它不僅溫暖了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更溫暖了這個社會,對時下一些人的冷漠與無情起到了感化的作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更多的溫情與信任。
面對善舉,也有不少網(wǎng)友質疑:這只是一場愛心作秀,個別人想插上“愛心與慈善”的標簽,為自己的人生閱歷加分。
王青海表示,“友善之墻”設立的宗旨就是“人人都能做好事”,讓這個愛心窗口服務大家,進而帶動影響更多的人參與到公益事業(yè)當中,去救助他人、溫暖他人、感染他人、關愛他人。
王青海表示,以前他們這些愛心人士捐贈衣物主要是以郵寄或者直接送上門的方式進行。有一次給南方災區(qū)捐贈衣物,某快遞公司得知他們的義舉后,免費為他們郵寄。事后王青海得知這家快遞公司給他們節(jié)省了幾百元的郵費,王青海感到非常過意不去?!斑@下好了,現(xiàn)在在家門口就能捐贈衣物,這種就地消化的捐贈方式,省去人力財力的同時,還能讓捐贈變得快捷和簡單?!蓖跚嗪R贿叡葎?,一邊高興地說道。
當然,“友善之墻”的良好運行需要大家的共同參與和維護。王青海希望,每一名衣物捐贈者,要將自己不用的衣物清洗干凈再來捐獻,并且最好是應季的衣物,這樣能讓“友善之墻”志愿者省去不少精力?!罢嫘呐笥选北硎荆约洪e暇時間都會來“友善之墻”做義工,主要就是把那些臟的、甚至是內衣這些不符合捐贈的衣物分揀出來,給那些真正用得上的衣物騰出地方。
熱心人士王先生認為,目前這些捐贈物過于單一,愛心人士可以捐一些更有用的東西。實際上,不只是衣服,還有家電、家居家具等物品,市民更換新的后,這些還能使用的物品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處理。
在這里,“友善之墻”不同于慈善機構的捐贈模式,它省去了繁雜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將閑置的資源和困難群體的需求直接掛鉤,且維護了他們的尊嚴,讓公益變得簡單、自然、高效,而且符合現(xiàn)代人的心理需求。相信在得到更多的關注之后,“友善之墻”的運作模式也會越來越完善,實現(xiàn)“友善之墻”設立的初衷。
本報記者 任志霞 本報通訊員王中生 文/圖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