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jié),雖已接近陽春三月,但仍比往年要冷許多。梨花卻已迫不及待地報告春的訊息了,路旁的柳樹也泛出綠芽,大自然的色彩因這燦爛的白和清新的綠而豐富生動了許多。也許是年齡增長的緣故吧,近幾年來我對季節(jié)的變動尤其敏感,對春的期待也尤為殷切。
記得去年的清明,天氣已十分暖和,小雨如酥,去上墳時,家人都拿著小鏟子,在田野里挖白蒿,從小到大,去年我第一次認(rèn)識了白蒿。每年清明掃墓,親人都從四面八方回到家鄉(xiāng),比春節(jié)人還聚得齊全。今年天氣涼,雨水又少,白蒿也還不多。《詩經(jīng)·召南·采蘩》里寫到:“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稗馈本褪前纵锪?,古代的女子采下白蒿,公侯貴族用來祭祀祖先。老人們都知道:清明前采的叫“白蒿”,可以吃,過了清明,白蒿長大,就叫做“茵陳”了,不能吃了。《詩經(jīng)》中雖然沒有清明,想來清明卻與采蘩的儀式禮節(jié)有關(guān)吧。我想周朝時人們大概就開始在白蒿初長時采蘩,追思先人了。
古人十分重視清明,有許多諸如踏青游賞、寒食休假、家人團聚的活動,也因此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扒迕鲿r節(jié)雨紛紛”一句詩雖是描寫江南,卻讓我對清明時節(jié)的雨充滿期待。有雨的清明才有詩意。清明的雨,密如針角,卻絕不似夏雨的酣暢,薄霧籠翠,炊煙裊裊,悠閑地走在田野里,才能體會清明的內(nèi)涵和那種凄迷而美妙的境界。這境界,這體會恐怕也只有酒才是最恰當(dāng)?shù)淖⒔?。踏青也是江南才能在清明享受得到的活動。“寒食東風(fēng)御柳斜,春城無處不飛花”。古人在清明踏青是一件盛事。南唐李后主有詞曰:“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fēng)”,增添了我對那種游春盛況的向往。北方在清明時草卻還不是很綠。但我也常常耐不住春的誘惑,總要在清明前后去尋覓春天的“芳蹤”。和三五友人相約去郊游,在野外燒烤,或找一農(nóng)家停駐,小酌一番;去附近的山峰登高望遠,或者去深山古剎探幽,感受歷史的滄桑啟迪。
清明前一、二天是古時的寒食節(jié),雖然小時我不知道,卻對那幾天吃的菜大多是涼拌的事情記憶猶新。
清明后的第一次點火被古人稱為“新火”,蘇東坡有詞曰:“休對故人思故國,試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谷雨到立夏間的茶葉都被稱為春茶,而清明時喝到的茶當(dāng)是明前茶,當(dāng)是茶中的上品。喝茶是一種雅事,更是一種文化,一種生活哲學(xué)。在那樣交通不便的時代,也只有蘇軾這樣的大家,也只有在杭州才能享受得到這種“待遇”吧!讓今人都艷羨不已。孫杰玲
責(zé)任編輯: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