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書緣

2016-06-18 09:27:27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書緣

李關(guān)良

  緣分更多的時候是被逼出來的,而逼出來的緣分慢慢地入土抽芽、生血長肉竟成了純真緣分。

  像我這樣出身貧苦家庭的讀書人,幾十年愛書、教書、也出書,與書為伴,與書結(jié)緣,無天賜之機遇,多困窘之逼仄,倒應(yīng)了經(jīng)濟學(xué)家所說“人生做事逼迫始”這句至理名言。

  我老父親生前與書無緣,大體上能認全自己的姓名,是只知務(wù)農(nóng)持家的一頭老“?!?。可老人家很知道讀書的益處,勒緊腰帶一步一喘地供我和兄長讀完高小已精疲力竭、茍延殘喘,看看大兒子僅有的幾本書和作業(yè)本,老人家心有余而力不足地說,咱家到底有了念書識字會寫門面上對字(對聯(lián))的人了!那情狀,高小畢業(yè)的兄長在老父眼里不次于插花跨馬的狀元郎。其實,實在無力讓大兒子繼續(xù)讀書的隱痛深深埋在老父心里。

  生存第一,日子總是要過的呀。跟黃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父親,一門心思盼著與書結(jié)緣,到我考上初中時,家境稍有改觀,卻也十分困難,盡管全家為村上10人僅考一人的“巨大成績”而歡欣鼓舞,可更為一次性交20元的書費、學(xué)雜費三緘其口,倍受熬煎。老父親一錘定音:砸鍋賣鐵也要讓娃到中學(xué)念書!那是1962年,國家正在泥淖里跋涉,農(nóng)家的日子苦不堪言,那時能考上、能上起中學(xué)的少之又少,中學(xué)生在村里就像鳳毛麟角。

  我永志不忘的是父親對我念書奠基性的強力支撐,與書結(jié)緣則是兄長持續(xù)性的鼎力而為。那時剛參加工作沒兩年的兄長月薪能拿不到30元吧,可兄長每月擠出10元供我讀書,并按國家政策讓我轉(zhuǎn)出“糧食關(guān)系”,吃上了月供32斤的國供糧和學(xué)生食堂,每天伙食費兩毛多些,吃滿全月也就7元上下,兄長捎來的錢每月可攢下二至三元。這是一筆不小的資金!按當時低廉的圖書價位,每月可買一二本小說。記得我買齊了“四大名著”,買齊了《苦菜花》《迎春花》《向陽花》,買齊了《艷陽天》1-3卷等,認識了文學(xué)巨擘、唐宋八家,還認識了楊沫、丁玲、馮德英和浩然、柳青、劉紹棠等。緩緩氣,還拿到了蘇聯(lián)幾本經(jīng)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真正的人》《母親》等的擁有權(quán),成了班里乃至本年級小說最多的擁有者。買了就讀,圈圈點點。自己的孩子自己愛,還想著法兒從語文田老師那里“借”得幾張舊報紙,給這些寶貝們編上序號、穿上“衣裳”。時至今天,跟了我50多年的老朋友大都“健在”,偶爾掀開老友面紗,字里行間依然滲透出脈脈墨韻余香,令人陶醉,引人神往,即刻感受到父兄恩重如山,情義似海,對老友珍惜之情與日俱增。

  有一次翻到了久違的《封神演義》,震撼我的不再是神爭鬼斗魑魅魍魎,而是老校長曹連魁透給我的那股力量和博愛情懷。曹校長行伍出身,家在千里之外的河北深縣魏家橋,原是68軍某部一位副師長。一個學(xué)生對校長知之較多,是因為我與曹校長有一段沒齒難忘的交往。校長帶我們畢業(yè)班的政治課,而我卻經(jīng)不起《封神》的巨大誘惑,竟然冒校內(nèi)之大不韙在曹校長的課上忘我地看起了心儀的小說,直到宅心仁厚的校長沒收了《封神》,我才回過神來。治校素來剛嚴相濟的曹校長對我沒有暴風驟雨,他只是淡淡地訓(xùn)導(dǎo)了兩句:我知道你就是上過《少年文藝》、文長理短的李關(guān)良。你要是能改正“偏科發(fā)展”,學(xué)??梢钥紤]以“語文特長生”送(推薦)你上高中??伤€是沒“還”書于我,說是讓考完了你再來我辦公室。我心憤憤,可一細忖,曹校長愛生如子誨人用心良苦啊。

  這不,因書起事,因書結(jié)緣,一位叱咤疆場、曾指揮千軍萬馬的“準將軍”,寬容原宥了十幾歲的學(xué)生娃,以致風云變幻中竟成了“忘年交”,這已是“文革”中后期的陳年老話了。

  讀書兩世紀,走過一甲子。在繁忙的教學(xué)與校務(wù)之余,我繼續(xù)買書、讀書,朋友們也常常贈書于我。在這點我自詡富翁,放在精神層面不為夸口。如今,我已出版了自己的文學(xué)選集《中秋長吟》《足音跫然》,有了自己的書齋,不大,僅斗室一間,但直逼屋頂?shù)臅鴻?,一架架、一摞摞,都有自己的故事。走進自己的書齋,像走進了多彩的世界,像投身知識的海洋,心胸陡然開朗,精神頓感清爽。幾年前我搬到了縣城鬧市中心,樓外的情景時時變換,晴陰交替,冷暖無常,我自依然故我。每當我坐擁書城,讀自己喜讀之書,寫自己愿寫之文,那種愜意,那種樂趣,那種寧靜,那種充裕,那種無限愉悅,欣欣然“樂不思蜀”!

  林語堂有句話說透了讀書之妙。他說:“文章是案頭之山川,山水是地上的文章,讀書最樂”。我深有體悟:與書結(jié)緣,善莫大焉!尤其近10年來,每每從平陽府拎回一包包新書,又將丁陶故里的新作帶到平陽,送給教育、媒體、文學(xué)圈里的朋友,儼然成了兩地多元“文化使者”之角色,雖有拎捆挾裹之累,卻享近水樓臺、先睹為快之樂,豈不幸運快哉!讀書的機緣更多了,與書的緣分更深了。細想想,宋代詩人黃山谷曾說:“三日不讀書,便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乍聽覺過分,細忖極有理。人不讀書,好比莊稼缺了水分,能不“無味”,能不“可憎”么?想起黃公箴言,背透一股涼氣,旋即收束、閑情逸致,又捧書誦讀起來。朋友見而戲之,先生入禪深矣!我大悟并校之:此書緣非彼禪緣也。文友大笑。

  記得著名心理學(xué)家朗姆士說過:“一個人只要心智靈活,青春就不會離他而去”。而讀書即是一齊良藥。之前寫過一篇小文《讀書人說》,蒙幾家報紙?zhí)?,聆聽了文人友好的教正評點,受益匪淺,今日放下書卷草成《書緣》,以之為花束香燭各色奠儀,告慰我心中永遠活著的先父、曹老,褒揚恩兄助我讀書的手足之情,在這里,我一一稽首了!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quán)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wǎng)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自媒不得轉(zhuǎn)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quán)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