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慢,就怕站
龔德位
在我的記憶中母親一直是踐行“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理念的人,雖然她說不出“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樣的道理,但她有一句關(guān)于做事的名言:“不怕慢,就怕站?!蹦赣H告訴我們只要你一點一滴去積累就會有收獲,如果不邁開雙腳,我們就永遠(yuǎn)只能“站”在原點不動而成為看客。
母親每年都要在菜園里種上一小片辣椒,到了秋天都要摘一些剁成糟辣椒用來燒菜,這是我們一家都特別喜歡的味道。這些年,村里有了各種粉碎機,磨面、磨玉米粉之類的都用上了機器。剁糟辣椒也有了電鍘刀,很方便,省力省事。但母親卻堅持不用電鍘刀來剁,因為母親認(rèn)為電鍘刀剁的糟辣椒很黏稠,吃起來不夠瓷實筋道。母親總喜歡事先把鍘刀磨得錚亮,然后把鮮紅的辣椒放入洗凈的桶內(nèi)用鍘刀反復(fù)剁,一會兒橫著剁,一會兒豎著剁,很有層次感。雖然這是一個體力活兒,既耗時又費力,但母親總是氣定神閑,不急不躁,直到剁好為止。
農(nóng)閑季節(jié),母親除了干地里的活,手頭的活兒最多的就是為全家人縫補衣裳。那時的小孩兒整天都在泥地里跑,衣服褲子常常這里破一個洞,那里磨一個窟窿,手肘處、臀部是最容易破的地方。母親白天忙碌了一整天,但晚上仍然不能歇息,收拾完了碗筷,母親便端出裝有針線頭、麻線、頂針、剪刀的竹籃子,借著昏暗的燈光開始為一家人縫縫補補。母親往往會根據(jù)破洞的大小,找到大小合適顏色相近的舊布塊,或者挑幾塊特別地來進(jìn)行組合,栩栩如生的蝴蝶、鮮花狀的補丁在母親的一針一線中慢慢就成形了。母親的針線活在寨子里非常有名,隔三岔五就會有隔壁大嬸大媽上門“取經(jīng)”,或者把自己的“作品”拿來請母親“斧正”,可如此這般辛苦,母親也還是照樣氣定神閑,不急不躁。
這些往事雖然已經(jīng)過去了二十多年,但每當(dāng)我挑燈夜讀的時候,我就會想起母親在昏暗的油燈下剁辣椒和縫補衣服的場景來;每每我想偷懶的時候,我就會不自覺想起母親“不怕慢,就怕站”的名言來,一直是母親這“無形”的教育推動著我向前,如香茗一盞,絲絲清香滲透心靈,雋永一生。
責(zé)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