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挑燈汾水看山河

2023-09-23 09:39:45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挑燈汾水看山河

杭戰(zhàn)勛

  汾河,是厚重的黃土高原捧出的一軸畫。

  “管涔之山,汾水出焉”,流出《山海經(jīng)》的汾河,在管涔并洪河,于寧武接碾河;在婁煩匯嵐河,于古交納天池河、獅子河、屯蘭河、大川河。千涯萬壑中左突右沖,掉頭向東,在太原合楊興河、融晉祠泉;再復西南,于祁縣、文水之間注瀟河、昌源河、象峪河、烏馬河;在介休走龍鳳河,于臨汾攜澇河、洰河、洪安澗、霍泉水;進侯馬牽澮河,從運城萬榮后土祠畔浩浩蕩蕩沖入黃河……七百多公里的山環(huán)水繞中,呂梁如屏、太行展幅,一任汾河飽蘸山河秀色,在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中揮毫潑墨;在云蒸霞蔚、氣象萬千中龍騰鳳舞,描繪出黃土高原上一軸氣勢磅礴、生機盎然的千里河山圖。

  汾河,是千年風煙醞釀出的一闕詩。

  漢武帝劉徹寫汾河的豪邁:“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p>

  唐朝詩人李嶠寫汾河的壯美:“彼汾之曲嘉可游,木蘭為楫桂為舟?!?/p>

  元代太原僧人小倉月,寫汾河的“小清新”:“堤邊翠帶千株柳,溪上青螺數(shù)十峰,海晏河清無個事,畫樓朝夕幾聲鐘?!?/p>

  明代詩人張頤寫汾河的“煙火色”:“山銜落日千林紫,渡口歸來簇如蟻。中流軋軋櫓聲清,沙際紛紛雁行起……”

  汾河重情,唐代姚合在《送邢郎中赴太原》中寫“上將得良策,恩威作長城。如今并州北,不見有胡兵。晉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所從古無比,意氣送君行。”

  汾河尚義,元代詩人元好問,在汾河岸邊哭祭以命殉情的雁兒,以石筑丘,留下令人惆悵千古的《雁丘詞》。

  汾河,是沉淀在民族記憶深處的一卷史。

  十萬年前,遠古時期的丁村人,在這里用樸拙的石器,敲擊出人類文明初始的火花;

  五千年前,三皇五帝之一的堯帝,在這里建立都城,開啟華夏燦爛文明的先河;

  三千年前,秦國以糧船千艘,沿河而上,救濟晉國饑餒,見證“秦晉之好”;

  兩千六百多年前,晉文公在汾河岸畔成就霸業(yè),鑄就三晉煌煌史篇;

  兩千二百多年前,漢武帝劉徹泛舟汾河,寫下膾炙人口的《秋風辭》;

  一千多年前,明代大規(guī)模移民,讓汾河岸邊的洪洞大槐樹,成為天下華人的老家;

  一百多年前,偉大領(lǐng)袖毛澤東,揮毫寫下“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讓堯舜之風,撫遍中華大地;

  四十年前的改革開放,讓走出《列子·仲尼》的康衢之謠,唱遍中華大地,讓含苞于汾河岸畔的中國老百姓千年的小康夢想,在更廣袤的中華大地上綻放璀璨。

  汾河,是激蕩在時代風華中的一朵浪。

  流出歷史的幽暗曲折,涌入新時代的潮平岸闊,汾河,舒展開了她唐宋時期輸運萬木的瘡痍,明清時期萬馬齊喑的哀傷,“一泓清水、兩岸錦繡”是她譜寫在時代華章中的音符;“文化之河、經(jīng)濟之河、文明之河、文脈之河”,是她踏響在新征程上的鏗鏘足音。不信你看,從太原到臨汾,從臨汾到運城,那一處處沿河公園,繁木陰陰、青草長長;那一座座飛架的橋梁,貫通兩岸、車水馬龍;那一個個現(xiàn)代產(chǎn)業(yè)園,編織夢想、綻放旖旎;那一棟棟文化活動中心,傳承歷史、承托未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勤勞睿智的汾河兒女,正在“創(chuàng)新、協(xié)調(diào)、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發(fā)展理念指引下,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汾河篇章,汾河珠翠,在明媚的陽光下,正熠熠生輝。

  挑燈汾水看山河,看到的,是中華大地的錦繡壯美、鐘靈毓秀;

  挑燈汾水看山河,看到的,是中華歷史的波瀾壯闊,縱橫捭闔;

  挑燈汾水看山河,看到的,是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挑燈汾水看山河,看到的,是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堅韌不拔!

  汾河,是一條風姿綽約的生命之河,她駐足黃土高原,揮灑著如畫、如詩、如史的風骨,那跳躍在陽光下的每一朵浪花,都是她的歌、她的舞、她深情的呼喚;

  汾河,是一條愁腸千轉(zhuǎn)的母親之河,她站在中華文明的源頭,流淌著千年萬年的牽念。挑燈看汾水,你是否看到了,晝夜交替中那每一縷起伏的波紋,都是她不絕于耳的呢喃;

  汾河,是一條大氣磅礴的文明之河,她走過的每一處,都書寫著歷史的滄桑與壯美;她泛起的每一道漣漪,都蕩漾著文化的氣息,沉淀著歷史的記憶;她踏出的每一步,都洋溢著“一聞天樂唱,恭逐萬人和”的壯闊!

  挑燈汾水看山河,桂舟待催,蘭楫入波……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quán)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wǎng)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自媒不得轉(zhuǎn)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quán)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