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見聞小記

2009-07-11 09:58:00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記得初到日本時,我即深為其便捷的交通所折服。日本由于國土狹窄,人口又非常稠密,故其交通建設呈立體交叉布局。我的居所位于車站附近,由陽臺向外望去便可見高端是式樣扁平的新干線往來穿梭,中間是尚未潛入地下的地鐵走行,低層地面上則有電車(電力機車,相當于中國的火車而不是通常國內(nèi)意義上的那種公共汽車。)不斷駛過。當然,與鐵路交叉并行,另外還有高速公路、一般道路供各類公交及私人汽車使用,真可謂上下縱橫、四通八達,而電車車次之多、頻率之繁就遠超想像之外。日本主要干線電車從早上五點多開始到晚上十二點四十分左右的區(qū)間平均幾分鐘就是一趟。據(jù)說在早上上班高峰區(qū)間更是達到了二分鐘一趟令人瞠目的程度!類似此種硬件上的建設,只要有足夠的金錢和財力,假以時日,相信中國同樣也是可以做到的。除此之外,并不能讓我有深層的思索。而中日兩國國民思維方式、行為習慣上的差距卻恐怕是溝壑難填,也才是發(fā)人深省之所在,茲舉實例如下以說明。
早晨,你在車站候車。站臺上無論人多人少,都一律在黃線以外屏息靜立。這時,電車進站,俟其停穩(wěn),排隊等候的人便自動在車門兩側(cè)分成兩列呈“八”字型而將中間部位空出來以便車上的人下車行走。而在國內(nèi),這時的情形則往往是不管人多人少都要一哄而上堵住車門,上了車還要大呼小叫地爭搶坐位。日本人上了車,或者看書讀報,或者閉目養(yǎng)神,不說不動;而到站下車,又步履匆匆,不停不站。大阪中心梅田地鐵大廳,四面八方人潮涌動,卻秩序井然。駐足其間,耳里充盈的是不住的“喀、喀、喀”的聲音好像慣常在大禮堂里聽到的觀眾敦促已表演結(jié)束的歌舞演員再來一個時的齊聲鼓掌,孰不知那其實卻是眾人鞋底的共鳴。
當你清早出門散步或午后樹下納涼,林蔭道上你慢悠悠地走,一總會有人向你笑瞇瞇地打招呼。我清早外出散步時常喜歡在路邊的花卉苗圃前駐足觀看,那時經(jīng)常就會碰到牽狗出來散步的人,手里拿著小鏟和白塑料袋以便隨時隨地處理包裝愛犬的糞便,從我身旁經(jīng)過就點頭致意,有的有時還會停下腳步面帶笑容地沖我嘀哩嘟嚕地講一通什么,我雖然聽不懂,也沖對方笑笑借以作答。其實,日本人不論公私,其待人接物的溫和都是自覺自愿而非外力強迫所致,或者說是不自覺的自覺——習慣使然吧。日本車站進出站都是機器自動檢票,而檢票口路障低矮僅及中等身材成人膝蓋以上部位,抬腿輕松可過,實在形同虛設,甚至有時車站里根本就沒有人。更有讓人慨嘆的是,如果你駕車遠游又正好經(jīng)過田野村莊,你就會發(fā)現(xiàn)路邊可能會有座孤零零的簡易棚,里面一張木桌上排放著擺成一小筐一小筐的新鮮蔬菜,筐下壓著一個小紙牌兒,上面標明價格,而桌角則放著一只利用廢舊紙殼兒箱裁就的破爛收銀箱,上面歪歪斜斜地手寫著一行字告訴你拿了菜后可以將錢放入其中。當然,小棚里外周圍都是空無一人。隨便你拿走多少筐菜而不放錢在破紙箱里面也決計不會被人發(fā)現(xiàn)、知曉。
再來看看在日本醫(yī)院就診時的情況吧。如果你在日本呆夠一年以上或擁有一年以上的簽證,那么你在日本醫(yī)院無論是就診還是住院治療,就會享受與日本國民完全相同的醫(yī)療保險待遇而一律由國家負擔醫(yī)療費用的百分之七十(而當個人每月承擔醫(yī)藥費用總額超過規(guī)定的月額上限時,超過的費用則完全由國家百分之百負擔,并自動銀行轉(zhuǎn)賬至你的賬戶上,同時還將此情況通過信件形式通知你本人。而當你年齡超過七十歲時,國家負擔部分比例則上升至百分之八十,同時政府還會主動頒發(fā)通行證給你,憑此你可以免費乘坐市公交車輛。日本的醫(yī)院無論大小盡皆空氣清新、一塵不染。你走進日本的醫(yī)院不必東奔西跑,就算你是第一次來不明就里也不必驚慌,一定會有人主動前來向你詢問情況,幫你填寫表格并笑吟吟地指示給你行走路徑。然后剩下來需要你做的就是坐在設置于各科室前的靠背椅上靜候。你周圍坐滿了和你一樣來就診的患者,一律安靜不動,完全沒有那種大家四處慌張走動的嘈雜情形,只有腳穿軟底膠鞋、白衣、白帽的護士步履輕盈地走過不出一絲響動或當推著載有病人的移動病床從你身旁經(jīng)過時可以聽到病床下面的膠輪兒發(fā)出“嚓”的細微聲響均勻地穿行到走廊的那頭銷聲匿跡了。而醫(yī)院不同,略有差異,有的是通過廣播通知,有的醫(yī)院則是發(fā)給每人一部BP機,到時會自動震動短信通知你前往科室就診。你可以按照指示進入指定房間就診,其間除了護士醫(yī)務人員以外室門緊閉無人進出其中。所有醫(yī)生、護士都對你和藹可親。我曾在日本醫(yī)院做過手術(shù),手術(shù)不大,從進去到出來不到兩小時,可手術(shù)有一個大夫兩個護士全程陪侍,因為語言不通,手術(shù)當中還特意為我準備了紙板讓我孩子在上面用中文寫上一個“疼”字,旁邊再畫上○和×的符號,每隔一會兒就停下來依序指著符號向我了解有無痛楚,我則按事先的約定抬一根手指作復。醫(yī)生、護士從始至終都眼含笑意對我點頭以示安慰,所以盡管語言不通,我也能心境平和,由此減輕了許多痛苦。再有,我曾為配制老花鏡在醫(yī)院接受視力檢測,醫(yī)生為了讓我身體舒服,沒讓我站起來,而是讓我就那么原地坐著不動,醫(yī)生自己卻自降高度在我面前雙膝跪地以與我的視線保持平行,然后為我一片一片地抽插鏡片,整個過程長達10分鐘之久,事后讓我感動得落淚。直到今天,走筆 至此,我依然是心情不能平靜。當時我就想,這樣的事情,說給人聽恐怕人都不會相信,其實連我自己有時想起來也還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日本人做事認真仔細,一板一眼,盡管在中國人眼里,那樣做往往會被看做是刻板迂腐,但這種刻板迂腐其實也許正是我們所應當借鑒學習的地方,因為他代表了質(zhì)量、效率和由此而來的信任。隔著一條馬路與我的居所正相對的地方正動工修建一座十五層高的公寓樓房,而工人只有七八個人。其工作情形,整座大樓從破土到竣工,我在陽臺上可以說是從頭到尾看得一清二楚。每天一早,這七八個人準時到齊,只見其中一個小頭目一樣的人與大家相向而立,沖他們嘰里咕嚕地講了一通什么后,大家就一起“哈依”一聲各自忙自己的活兒去了。這七八個人顯然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但無論哪種場景互相之間都是默不做聲地忙忙碌碌,地上也不見國內(nèi)建筑工地上慣常見到的磚瓦灰石,周圍一圈兒用布幔團團圍定,以免有一星兒的灰渣從工地上外泄出來。工作期間也不見人休息、喝水、抽煙,除了機器運轉(zhuǎn)聲響以外無人聲喧嘩,只是路口處立定一人,頭戴安全帽手持小紅旗,每遇路人經(jīng)過便一面將旗子順道路方向橫伸出去一面低頭鞠躬說“對不起!請通過?!倍搅酥形缧菹r間時才見各人拿出各自帶來的飯盒開始安安靜靜地吃飯,吃完略事休息就又開始忙活了。這就是他們一天的工作情形。眼見布幔一天天隨著樓高見長,終于在大約一年后隨著工程竣工而被摘除,立時,眼前一亮,一棟漂亮整潔的樓宇赫然現(xiàn)身。禁不住走近樓前仔細審視,但見樓房外壁棱線分明,門柱圓明,俯身下去,地面鋪設的花磚與周圍環(huán)境渾然一體,而磚與磚之間高低一致又嚴絲合縫,細看每道磚縫都好像是被用小刷子細細刷過一樣潤潔白凈,讓人有不忍心踩腳上去的感覺。這讓我相信我孩子對我說過的他在驗收他當年完工的住居時,發(fā)現(xiàn)日本人在沾有一根頭發(fā)絲的墻壁和濺有一星兒針鼻兒大小漆點兒的地板上貼著紙條記號的話所說不虛。在日本建筑物沒有所謂星級一說,但其建筑裝潢上之細膩,就算國內(nèi)的一些五星級酒店也難望其項背。
當然,日本也不是什么都好。比如,日本的小學校,就與中國的完全不同。學生課程很少,基本到下午四點便全體放學回家了。課時既短,而家庭作業(yè)又很少,學?;旧鲜且酝鏋橹?,順便學習,倒是在國內(nèi)被看成為副課的美術(shù)、音樂、手工、體育、飼養(yǎng)、社會觀察等一大堆課程搞得轟轟烈烈,參加的學生也好像通通是在玩耍的感覺。我的小孫子就是這樣成天玩耍,不思學習,曾經(jīng)跟孩子他爸爸提起,他爸爸則說,在日本一旦就職就身不由己,在校期間是日本人一生中唯一的輕松時光,說來也怪可憐的,所以孩子要玩就讓他玩吧!話盡管是這么說,可我總是看不慣,或者真如我孩子所說,如果能將中國和日本的兩家教育放在一起進行調(diào)和,也許就會是最好的教育了。(張克蘭)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賈亮】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wǎng)編輯

上一篇: 心在哪里安放?

下一篇: 老年大學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