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喬忠延
帝堯建都平陽
最有說服力的是考古證據(jù),梁星彭、嚴志斌指出:陶寺城址位于山西省西南的臨汾地區(qū)。史籍記載,臨汾古稱平陽,這里曾是‘夏墟’、堯都’古地,史家有‘堯都平陽’和禹‘又都平陽’之說。陶寺城址屬于陶寺文化中期,按碳十四測年估計,當在距今4000-4200年之間,大致與堯舜禹時期相當。陶寺城址規(guī)模宏大,面積達200萬平方米以上。它比王城崗、平根臺等城址大許多倍,比黃河下游地區(qū)最大的城址——山東茌平教場鋪城址大100多平方米,也比長江流域最大的城址——湖北天門石家河城址大數(shù)十萬平方米,是全國同時代的城址中最大的一座。盡管我們現(xiàn)在尚無確證可以說明它與‘堯都’或‘禹都’有何必然的聯(lián)系,但它在地望、年代與規(guī)模等方面,都與堯舜禹時期都邑性城址條件相稱?!倍ǘ贾?,帝堯辦了很多事情,從《尚書·堯典》看,他設(shè)立了四岳,專門負責協(xié)調(diào)各部落的事物;設(shè)立了大理,專門解決人們之間的訴訟難題;設(shè)立了觀象官,專門觀察天氣風云變幻……責任分明,事事有人管理。他認為人多智謀廣,天下的事情才會辦好。還有一點,尚書·堯典》沒有寫到,那就設(shè)立了誹謗木。
崔豹《古今注·問答釋義》記有:程雅問曰:堯設(shè)誹謗木,何也?答曰:今之華表木也。以橫木交柱頭,狀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識也,亦以表識衢路也?!庇纱丝梢钥闯?,帝堯設(shè)立了誹謗木,而且演變成了華表。唯一的缺憾是,沒有說明帝堯設(shè)立華表的原因。探究其中原因,司馬遷筆下的“帝摯立,不善。”可以作為依據(jù)。這里的“不善”既可以說是不善管理,也可以說是不善良,性格暴躁,聽不進別人的不同意見。為此,帝堯吸取了兄長的教訓,設(shè)立誹謗木,廣泛聽取眾人的治世言論。
后人延續(xù)和發(fā)展了誹謗木,擴大了它的用途,豎立在大路交叉處的叫路表,豎立在陵墓前面的叫陵表?,F(xiàn)在北京天安門前后各有兩尊精美的華表,挺拔而起,直指蒼穹。橫生的云板,更增添了凌空而上的氣勢。華表的上頭有個瑞獸叫朝天吼,天安門里邊的叫望君出,意在提醒君王不要貪戀宮中安逸的生活,要到民間了解百姓疾苦。天安門外邊的叫望君歸,意在提醒君王了解到情況就及時回來,不要游山玩水,趕緊回宮主理朝政。精美的華表仍然體現(xiàn)著上古時候古老樸素的民主意識。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