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雙車爭雄去如蛟龍那年曾拉到洛陽白馬寺;一鼓作氣來似雷霆此日尤難忘大唐尉遲恭?!痹谙宸诳h汾城鎮(zhèn)尉村一直有這樣的一個傳說,在道光年間尉村的兩隊鼓車比賽,互不服輸,鼓車一直拉到洛陽白馬寺的事情,這種不服輸?shù)木癯闪宋敬迦说南笳鳌?/p>
尉村鼓車文化產生于公元前718年,發(fā)展于唐宋,興盛于明清。到了近代,隨著國運不昌,經濟蕭條,鼓車賽事不時中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尉村人又重新開始了跑鼓車活動,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鼓車賽事又掀起了一個小高潮。之后,鼓車廟會雖然年年有,但尉村人很難再覓鼓車的蹤影。隨著襄汾縣大力發(fā)展旅游文化事業(yè),2008年尉村跑鼓車申遺開始,尉村跑鼓車又重新煥發(fā)了它的生機。
尉村地處汾城鎮(zhèn)西北邊緣姑射山下與鄉(xiāng)寧縣相鄰,距汾城9公里、距襄汾23公里,襄鄉(xiāng)公路經過其中,是襄汾縣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自然村,現(xiàn)有1180戶,6000余人,耕地面積5488畝,有尉、曹、賈、毛等姓。該村以農業(yè)為主,夏秋兩熟,盛產小麥和玉米,以采礦冶鐵為輔。每旬逢五、十為集日,為襄汾與鄉(xiāng)寧邊縣物資集散地。
今年適逢“尉村跑鼓車”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10周年,4月12日上午,全村人身著表演服裝,跑旱船、扭秧歌、廣場舞……一個個本村人自編自演的精彩節(jié)目接連上演。一年一度的盛會,讓號稱“東方奔牛節(jié)”的“尉村跑鼓車”,吸引了周邊城市眾多游客前來觀看,甚至房頂上都擠滿了看熱鬧的人。
民風彪悍 比賽絕不退縮
跑鼓車是一種賽耐力、賽勇氣的群體活動。比賽規(guī)則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分區(qū)計時,一種是追逐超越。比賽原則、賽事方法由挑戰(zhàn)者提議,雙方談判協(xié)商生效,各院鼓車繞村奔跑,相互追逐,直到一輛追上另一輛,有的是追上就贏,也有落下一段距離就輸,只要發(fā)起挑戰(zhàn),就會有人迎戰(zhàn),決不退縮。
“擊鼓進軍,鳴金收兵”。隨著一聲號令,戰(zhàn)鼓車跟隨著千軍萬馬奮勇沖鋒,將人們的勇氣和力量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尉村人之所以喜歡跑鼓車,這和彪悍民風不無關系。
“我們尉村跑鼓車有著這樣的規(guī)矩:那就是跑鼓車時,自己負責自己的安全,無論發(fā)生怎樣的意外,不管是誰受了傷,都不會追究其他人責任,大家該怎么跑還要怎么跑?!比龝x文化研究會尉村跑鼓車專題研究會秘書長任永勝介紹:前些年,跑鼓車出現(xiàn)過傷亡情況,但是并沒有影響全村人跑鼓車時的激情,鼓車賽結束后6個隊的代表聚在一起商議解決的辦法,最后村里給不幸遇難者開了隆重的追悼會,以示紀念?!陛斁洼?shù)猛赐纯炜?,沒有怨言;贏就贏得光明磊落,盡情狂歡!賽后,相視一笑泯恩仇,大家還是朋友,該干啥還干啥。
跑鼓車極具危險性,稍不留神就會出現(xiàn)狀況,但是并沒有讓尉村人膽怯,一代代從青年到壯年,乃至老年人都在為著鼓車奔跑。
雖然,每次比賽都有村里的老年人做指導,但是比賽就是比賽,它的危險性不容忽視。
以北頭廟所在的東西巷和北南街,地勢由東往西和由北往南都是下坡路,所以鼓車在這兩個路段跑得最為刺激,尤其是拐北頭廟這個彎時,右邊抱轅的人必須克服強大的離心力,以免撞到墻上或闖入人群。跑鼓車又是一個接力項目,比賽一旦開始,拉車的人一批換下來一批又上,但鼓車始終不減速,直到追上對手為止。
如今,為了安全,村里規(guī)定,未滿18歲、已滿50歲的村民禁止拉鼓車。
戰(zhàn)鼓齊鳴 傳承晉鄂遺風
尉村跑鼓車始于春秋時期,由軍用戰(zhàn)鼓演變而來,距今已有2700多年歷史。
尉村,史稱“鄂公堡”。據(jù)《晉史》記載,公元前718年,因曲沃莊伯公進攻晉都,晉鄂公逃至“鄂邑”(今鄉(xiāng)寧縣),為防追敵,晉鄂公在今尉村北門處筑城堡,故名“鄂公堡”。
鼓車就是大型的軍鼓與戰(zhàn)車的集合。在戰(zhàn)爭時期,軍鼓車與軍隊一同沖鋒,震天的鼓聲激勵著士兵們奮力殺敵。
戰(zhàn)爭總是不斷被和平取代,隨著“鄂公堡”改名為“尉村”屯兵之處的兵也早已成了民,可是擂鼓驅車的軍事訓練,積淀成了團結合作、拼搏向上的比賽。尉村農歷三月十六日擂鼓跑車的民俗就這樣保持下來,逐漸演變成一種賽事,成為全國絕無僅有的跑鼓車文化。
鼓車的車軸由槐木或榆木制成,車輪車輻木制鐵鑲。
車長3.6米,寬1.4米,約500公斤重。鼓,直徑1.3米,高0.9米,正面用公牛皮,背面用母牛皮,象征陰陽和合。鼓橫嵌在戰(zhàn)車上,三個人駕轅,一邊一根粗井繩,數(shù)十人分列兩邊拉繩,拖著鼓車猛跑,車后坐著兩人,一人擂鼓一人敲鑼。
尉村按照地理位置劃分為后院、西北院、東院、南院和廟巷這五院,各院都有自己的鼓車。分別為后院的八卦鼓、西北院的二龍戲珠鼓和寫著“西北院”三個字的鼓、東院的角端鼓、南院的秦瓊打虎鼓、廟巷的和合二仙鼓。此五院,明清時期已有分制,分屬村內五大“勢力”。雖說按舊時傳統(tǒng)劃分是五院五鼓,但是從道光年間西北院的二龍戲珠鼓失傳,西北院就以“西北院”三字命名了自己的鼓,近些年西北院又還原了歷史上“二龍戲珠”鼓車,但原有的“西北院”鼓并沒有淘汰,所以就有現(xiàn)如今的五院六鼓。
各院鼓車上的圖飾和人的服裝皆不相同,跑鼓車的路線,多少年來基本是固定的,由四條街巷組成,呈一長方形,周長六七百米。逆時針奔跑,最快時,跑一圈下來只需一分半鐘。
民間競技 跑鼓車后繼有人
作為一種民間體育競技活動,跑鼓車與西班牙斗牛一樣具有風險性,正因為它彪悍狂野的特性,頗有古戰(zhàn)場的遺風,跑鼓車文化日益受到現(xiàn)代人的追捧。2008年初,在村里有識之士的積極努力下成立了鼓車申遺籌委會。2010年“尉村跑鼓車”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列入民俗項目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誤了什么也不能耽誤了跑鼓車,這是我們村的傳統(tǒng),不能丟!”楊杰26歲學校畢業(yè)后,留在北京工作,但是為了跑鼓車專門請了幾天假回來。
楊杰告訴記者,他家祖孫三代每年都拉鼓車,如今爺爺老了拉不動了,他又接了班。當記者問“專門從北京回來,就為拉鼓車,值不值”的時候,楊杰嚴肅地說:飛快的鼓車代表了尉村人奮勇向前的精神,這種精神激勵著年輕人勇敢擔當,能參加跑鼓車是一種榮幸,很值得?!薄凹ち业呐芄能嚲褪俏覀兾敬宓木裣笳鳎碌绞龤q,上至七十多歲的尉村男人都會拉鼓車,每家人都以自己的孩子能參加跑鼓車為榮,要是在當天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丈夫沒有去拉鼓車,那回到家肯定免不了一頓‘收拾’。”今年78歲的楊發(fā)成是廟巷和合二仙鼓車隊的帶頭人。他說,從十一二歲開始拉鼓車,到現(xiàn)在也有了60多年了,原先尉村鼓車那是男人的天下,如今,隨著生活日益富裕,婦女們也不甘示弱,主動要求拉鼓車、跑鼓車,頂起了跑鼓車的“半邊天”。
賈長鎖是尉村跑鼓車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代表,與往年不一樣的是,今年已經77歲的他因為年事已高只能站在道路旁觀看,看著一輛輛鼓車從眼前疾馳而過,看著拉鼓的年輕人奮力地跑著、吆喝著,賈長鎖心里羨慕極了。從眼前駛過的鼓車,那震耳欲聾的鼓聲和車輪的“叮當聲”交織在一起,在賈長鎖的耳朵里形成一曲曲優(yōu)美的樂章,整場活動賈長鎖都高興得合不攏嘴,因為他知道“尉村跑鼓車”后繼有人了。
記者 蘇亞兵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