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陳振華是襄汾造紙廠的總工程師,也是我的書香好友。我出版的《路石集》《書香丁陶》得益于先生的關(guān)愛。先生出版《紙業(yè)情愫》《歲月掠影》《平陽麻箋歷史研究》,加之最新書稿《桑榆暮景》都送我存讀。我們因書而傳遞友誼,也因書而心心相印。
我常想陳振華這樣一個行進在人生“桑榆暮景”的老知識分子,為什么自加壓力,一本又一本地著書,到底有何意義?當我再次通覽了先生的四部著作之后,自然有了新的感悟。
深耕家文化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也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陳振華出生在一個農(nóng)民家庭,父親雖然僅有小學文化,但十分重視兒女的讀書學習。由父親和他及子女三代人耕耘的家庭文化,在陳振華的著書中留下引人注目的文字。
在紀念父親誕辰100周年的日子,作為長子的陳振華和姐弟策劃組織家人回故鄉(xiāng)舉辦莊重的紀念活動,編寫了相關(guān)紀念冊,圖文并茂地傳承了父親勤儉持家、艱苦奮斗、關(guān)愛子女的德善品格。在《歲月掠影》一書的“旅途往事”欄目中,作者為紀念母親而寫的文字,用3個標題“我們家的‘外交部長’”“兩度乳養(yǎng)別人的小孩”“一個老幼愛戴的老太太”,把老母親可敬可愛可親的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
同時,作者在編著的幾部回憶錄中,收錄了有關(guān)父親給自己、自己給女兒、女兒給自己的幾封家書,奉獻讀者,真是情真意切、父愛如山。在微信發(fā)達的當下,我讀了這樣的家書,倍感語重心長,真是家書抵萬金!
為了傳遞家庭文化的正能量,陳先生還利用春節(jié)、中秋節(jié)家庭團圓時機,召開家庭年會,既講家庭成員一年的成績,也擺有關(guān)生活中的問題,同時指出來年家庭目標及努力方向。有3個女兒、女婿和睦相居的家庭會,已堅持了十多個年頭。陳先生把家文化傳遞給3個女兒,她們思想上進、工作努力,無論在太原、西安,還是襄汾,都是單位的骨干、家庭的大梁。
傳播好校風
陳振華是1963年考入天津大學化工系造紙專業(yè)的,在這座中國近代的第一所大學(前身為北洋大學)生活學習了五個半春秋。他曾擔任班長,參加河北趙縣社教運動,使他與“天大”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感。他的《紙業(yè)情愫》《歲月掠影》《平陽麻箋歷史研究》等著述使“天大校友”及文化人士自豪,我為有陳總這樣的書香之友而欣慰。
我因收藏《書香丁陶》,2009年曾走進“天津大學”這座有百年歷史的美麗校園參觀,領(lǐng)略到“實事求是”的校訓和“嚴謹治學、嚴格教學”的學風與校風,特別是讀了《光明日報》2017年1月5日刊載的《筆記中傳承的天津大學精神》一文,我漸漸明白了陳總這個化工專業(yè)的本科生,為什么會成為文理兼蓄的專業(yè)人才。因為“天大”對課堂教師的板書、對學生的課堂筆記要求十分嚴格。由于老師的板書認真,帶動學生的筆記很工整,五個半春秋的“天大”校風、學風的熏陶,使“實事求是”和“嚴謹治學、嚴格教學”的校訓、校風融入了陳先生的血液里。他近幾年送我的“人生經(jīng)典集錄”“至理名言摘抄”“夕陽生活名言輯錄”及“報端擷英集錦”等十冊自寫、自編、自裝、自印的古色古香的手書行楷作品,就是傳播“天大”嚴謹學風、校風的生動體現(xiàn)。
堅守紙文明
造紙術(shù)是世界公認的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
發(fā)明造紙術(shù)的蔡倫曾經(jīng)工作生活在古河東地區(qū),有記載蔡倫曾寓居運城、卒葬于王范村。陳振華原籍萬榮縣太賈村,就距運城不過百里。也許是先賢蔡倫的英明影響著他,1963年的金秋,陳振華作為萬榮中學的高材生,被天津大學化工系造紙專業(yè)錄取,他收獲了今生守望紙文明的高考禮品。
從走進“天大”校門起,陳振華就與紙結(jié)下深厚的情誼。五年之后,他作為當年本專業(yè)山西省的唯一人選,被分配到新建在塔兒山下、汾水岸邊、距古時造紙發(fā)明者蔡倫工作不足100公里的襄汾縣城西襄汾造紙廠籌建處。從技術(shù)員、工程師,再到總工程師,從毛著用紙、優(yōu)質(zhì)凸版印刷紙,到再生新聞紙、膠版印刷紙及試產(chǎn)三毛楊為原料的輕涂紙,陳振華一頭扎到這個縣級造紙企業(yè),披星戴月,與紙共度了36個春夏秋冬。2004年先生出版了人生的第一部著述《紙業(yè)情愫》,這難道不是堅守嗎?
2012年冬,古稀之年的陳振華接受鄧莊“丁陶麻箋社”的邀請,開始了“平陽麻箋歷史研究”的征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先生不顧年邁,多次去運城,到西安,訪同行,查史料,求資料,求證分析了水質(zhì)與麻紙質(zhì)量的關(guān)系,研究了蔡倫與山西南部造紙的聯(lián)系,填補了平陽麻箋研究的一項空白。兩年后,平陽麻箋制作技藝申報“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成功實現(xiàn)。這不正是陳振華堅守紙文明的生動實踐嗎?
由此,我想到北宋著名學者張載的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陳振華和他的同學、同行、同事所從事的造紙研究、造紙生產(chǎn)實踐及申遺成功的“平陽麻箋”制作技藝等,正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的一曲凱歌。陳振華的《平陽麻箋歷史研究》也是作者“用傳世之心,作經(jīng)世之文”,在桑榆暮景中發(fā)出光彩。這就是陳振華著書的意義。
成永太(作者系中國人才研究會會員、市三晉文化研究會理事、襄汾縣委組織部原副部長)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