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復(992-1057年),字明復,號富春,晉州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北宋理學家、教育家。
孫復幼年家貧,父早亡,但力學不輟,飽讀六經(jīng),貫穿義理。但四舉開封府進士,均于科場失利,未能任官。32歲后退居泰山,專心于講學授徒近20年,雖貧窮不堪,又得不到權(quán)要資助,但孫復不以生計為意,安貧樂道,仍聚書滿室,與群弟子講求儒道,樂之不疲。其門下多出賢良之士,如石介、文彥博、范純?nèi)实?,皆一時精英,大有作為。人稱“泰山先生”,又與胡瑗、石介,人稱“宋初三先生”。
在經(jīng)學方面,孫復撰有《易說》,早佚。孫復經(jīng)學為學界所重的是其《春秋》學,今存有《春秋尊王發(fā)微》十二卷。對此史家還評價道:“以后來說《春秋》者,深文鍛煉之學,大抵用此書為根柢?!笨梢?,孫復不僅為理學體系的創(chuàng)立提供了基本的思想內(nèi)容,同時還為進一步完善這個理論,提供了一個方法論。理學是中國古代最發(fā)達的理論形態(tài),孫復是這個理論形態(tài)的先驅(qū)者,其作用與影響是很明顯的,在古代思想史與理學發(fā)展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故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曾有“不敢忘”之語。
慶歷二年(1042年),范仲淹在朝實行新政,與富弼等推薦孫復,詔命之為國事監(jiān)直講,從此孫復踏入仕途,宋仁宗對之多為禮敬。后因事遭貶。到至和三年(1056年)乃被薦復官,后遷殿中丞。嘉佑二年(1057年)卒于家。宋仁宗賜錢治喪,歐陽修為之撰墓志銘。
這正是:安貧樂道講義理,“泰山先生”名遠揚;不為曲說以亂經(jīng),八方才俊聚滿堂。 錫剛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