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萬事興

2014-10-21 09:05:40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姑嫂之間要和樂,小姑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一員。有位女子叫鄒瑛,對自己的嫂嫂非常的照顧。鄒瑛是后母生的女兒,她的母親對自己的嫂嫂不是很好,所以常常會罵嫂嫂,鄒瑛遇到這個情況都會去幫助嫂嫂。比方嫂嫂做錯事,她會跑去跟母親講:母親,這個事是我做的,幫她扛下來。嫂嫂的工作太辛苦了,她會過去跟嫂嫂分擔(dān)一起做。有時候嫂嫂做錯了事被母親看到了,母親在責(zé)罰她,她會跑過去擋棍子。她母親很生氣:你給我讓開。她對著母親講:母親,你希望你的女兒嫁出去也被她的婆婆這么打嗎?她這么一說,母親的氣也消得差不多了。她對嫂嫂的這一分至誠友愛的心,嫂嫂很感動,所以她有一次生病,她的嫂嫂還發(fā)愿吃長素,希望她的病好。

結(jié)果她后來(這么有賢德)就嫁了一個好人家,生了個孩子,抱回家里來。這大嫂很高興,趕快把這個孩子接過來,也很疼愛他,抱到自己的房間里面去。也不知道為什么,這個在襁褓當(dāng)中的孩子不小心掉到火坑里面去了,所以這個孩子就去世了。她的母親很生氣,要把她的大嫂往死里打,她馬上就過去跟母親講:母親,是我自己把孩子抱到大嫂的房間,大嫂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情。她的大嫂吃不下飯,很難受,她接著跟大嫂講:大嫂,我昨天夢到我的孩子今天會去世,所以你不要太擔(dān)心,這是他的命。你看她還是希望她的大嫂不要難過。大嫂吃不下飯,她對著她說:你如果不吃,那我也不吃了。大嫂才勉為其難吃下去。你看鄒瑛忍住喪子之痛,還為自己的大嫂著想。后來她生了五個兒子,四個考上了進士,后代非常的興旺。所以我們對所有親人的真情真愛,都在替我們還有我們的后代,積累更厚的福田。

孝悌為傳家之本,和順為齊家之本,家里面能夠和和氣氣的,這個家道才能夠興盛。在古代唐朝的時候,有戶人家張公藝先生,他是九代同堂,皇帝唐高宗到他們家去請教,你們家這么多人口,居然能夠那么和樂,問他有什么學(xué)問。張公藝遞給了皇帝一張紙,皇帝一看,寫了一百個字,都是同一個字“忍”。這一百個忍字給我們什么提醒、啟發(fā)?遇到不能忍的事要忍,忍不下去了怎么辦?再忍,實在沒辦法了?還忍。所以只要能忍,能忍則和、能忍則安。

而忍當(dāng)中最重要的是言語。所以師長有段對言語的教誨給我們非常大的啟示,師長說到:少說抱怨的話,多說寬容的話;抱怨帶來記恨,寬容乃是智慧。我們一個言語的態(tài)度形成的家庭狀況天壤之別,寬容了,這個家和了;抱怨了,每個人心中都有怨。我們在讀這段話要觀照自己,我們是抱怨多還是寬容多?我們是諷刺的話多還是尊重的話多?我們是傷害的話多還是關(guān)懷的話多?我們是商量的話多還是命令的話多?我們是批評的話多還是鼓勵的話多?這個心態(tài)的差異所延伸出來的命運、家風(fēng)差異很大。 蔡禮旭 主講

責(zé)任編輯:柏東麗

上一篇: 白楊戀

下一篇: 寫給對面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