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學,是一個人才濟濟的地方,而現(xiàn)代的大學教育逐漸演變成只是將單純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放在了第一位,結(jié)果造成了很多“高分低能”“有才缺德”的現(xiàn)象,甚至有些大學生辨別能力差,缺乏毅力,沒有進取心,心里失衡嚴重,或者頹廢、墮落、自殺等。所以,我們千萬不能認為有了高學歷就萬事大吉了。我們要先做好人,才能做好事。
換個角度思考,能去到巴黎,去到美國的都是些什么人?有錢,有社會地位,甚至于很多留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算是比較高層次的,甚至于受過高等教育。而這些人有知識、有技能,但連最基本的禮儀都沒有學好,以至于造成這種局面,與素有“禮儀之邦”的中國顯得格格不入。
當代大學生,作為80、90后出生的一代,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在父母的溺愛呵護中長大,在重智力教育、忽視道德倫理教育中成人,他們只知道從父母那里索取,從不知付出,更不會從事任何具體生活勞動,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孝敬父母在他們眼里是感性而模糊的,更不要談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為人子女。
而且,當代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他們沒有統(tǒng)一的價值尺度,有著極強的個性,這使他們很難融入集體生活。這些獨生子女更習慣了寂寞孤獨的生活,過分溺愛和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喜歡張揚個性,缺少容忍、謙讓與合作的品質(zhì)。他們心理沖動,自制力弱,常常因為一些人際關(guān)系中很小的事情,不涉及原則的小事發(fā)生爭執(zhí),為了維護彼此的自尊,誰也不愿意讓步,層層升級,最后造成大的沖突和悲劇。而在人際交往上,他們或過度的心理堤防使得不愿與人交往,或沉迷于網(wǎng)絡(luò)的虛幻世界而不愿與人交往,或過于自負,不愿與人交往,或不會與人交往。
而如今大學生禮節(jié)的失范折射出的是當下德行教育的缺失,而《弟子規(guī)》的可操作性強,其談及道德教育深入淺出,明確指出為人處世應具備的禮儀與規(guī)范。《弟子規(guī)》中提到“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指的是不能身體力行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這些本分,一味死讀書,縱然有些知識,也只是增長了自己浮華不實的習氣,變成一個不切實際的人,如此讀書又有何用?在當今,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文關(guān)懷。因此,《弟子規(guī)》進大學,這是黨和國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中華民族的需要,同時,也是廣大大學生的迫切需要。 劉春蓓
責任編輯:柏東麗